与灾区人民一道共建美好家园
——记安康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队
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5.12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干部职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密切关注着汶川、北川等地的灾情,在废墟下抢救群众的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与灾区军民共克时艰!同志们自发的通过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多种途径积极向灾区捐款,送温暖、献爱心。党员同志义务献血,踊跃缴纳特殊党费,年轻同志希望到灾区当一名志愿者,为抗震救灾尽一份力。5月17日,接到陕西省卫生厅通知,要求我市抽调一批防疫人员到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组建“安康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队”。中心主任李书章亲自组织安排出发前的各项准备,很多同志在组织还没有来得及安排的情况下,就积极报名,要求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需要我
这次地震也波及到了安康,因余震不断,很多市民都在广场、路边过夜,但许多同志舍小家顾大家,纷纷要求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工作。一名叫鲁超的同志,老母亲在做白内障手术,家里还有小孩需要人照顾,他说:“我是单位应急办的负责人,以前又是军人,在这个紧急关头,若不让我去,我的心里会一辈子无法安宁的”。还有一名叫李强的同志,妻子大病初愈,女儿马上要中考,但是,他一再找组织请战,他说:“我是一名老防疫人员,还会驾驶多种车辆,灾区需要我”。经中心党委组织研究后,5月17日,队长李强带领9名同志和3台卫生防疫专用车,携消毒药品及器械,当天从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发,赴灾区执行卫生防疫工作任务。家属们虽然舍不得他们走,但还是含着眼泪说:“你们放心的去吧,家里有我们,盼望着你们凯旋归来!”
与灾区军民并肩战斗
从安康到成都路途遥远,由于余震不断,造成部分地段的山体滑坡,一路上车辆险情不断。为了尽快赶到成都,救助当地受灾百姓,卫生防疫队的同志们冒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多次下车搬运道路上的石头,以便车辆通行。在18日早7时同志们赶到四川成都,在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到,根据工作的需要,指挥部安排他们转运疫苗、药械、消毒物资和宣传资料。因工作人员缺少,他们要完成装卸、搬运、驾驶等一系列的任务,刺鼻的气味常常呛的他们流泪,漂白粉从破损的袋子里溢出,混杂着他们的汗水、泪水,但看到灾区的群众,他们没有觉得累,没有觉得苦,继续埋头苦干。截止发稿日,共转运各种物资45余吨,行程5千余公里。
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5月25日16时21分,在四川省青川县突然发生了里氏6.4级的余震。余震发生时,安康市疾控中心防疫救灾队的队员们正在从成都前往德阳转运消毒物资,当地震发生时,他们没有退缩,余震过后,队员们继续前进,及时将物资送到德阳。这12天救援工作的艰巨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没有水、没有电,无法跟外界联系甚至随时发生威胁生命的余震的情况下,我们的卫生防疫队在人民身边贴身保卫,严防任何疫情的发生。抗震救灾冲在一线,保卫人民生命安全,正是这些防疫工作人员的写照。宁陕县的赵永章同志是这次安康市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队中年龄最大的,自从17日到达成都以后,一直腹泻,但是他一边服药治疗,一边坚持工作,至今已经连续工作12天了,他仅仅给亲人打了3次电话。24日,绵竹市急需安全注射物资,于是,他和鲁超同志匆匆吃了一碗用冷水泡的方便面,就从成都赶往绵竹,为了节省时间,途中,他们就靠喝矿泉水来解决饥饿和疲劳,等他们返回成都时,已是次日凌晨1点多。
我们要战斗到底
地震灾区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安康市疾控中心准备派第二支卫生防疫队赴四川继续救灾工作,第一批参加的同志却执意不肯回来,他们说:“这里的灾情还很严重,卫生防疫工作任务还很大,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很多,单位上其他的同志困难比我们大,还是让我们留在这儿吧,我们要战斗到底,与灾区的人民一起共建美好家园”。
夜晚,他们继续露宿在马路边,清晨,他们依旧忙碌在灾区的各个村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