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脱贫攻坚的副县长累到视网膜脱落;
驻村干部将年幼的儿子寄养在村里,一周里帮扶“五天四夜”;
硬化村道时,聋哑五保户主动捐出200元,要尽自己绵薄之力;
……
在脱贫攻坚中,平利县级领导带头包扶深度贫困村,144个单位包村、3075名党员干部包户,数以万计的贫困群众致富的激情被点燃,形成了领导苦抓真抓、干部苦帮真帮、群众苦干真干的“三苦三真”精神。
“干部驻村帮扶,但不能包办一切。只要帮到点子上,贫困群众就愿意自己动起来,主动站起来。”平利县委书记郑小东说,干群勠力同心的这股精气神,会让平利发展走得更快一点、更稳一些。
“脱贫攻坚摘帽之时,就是美丽乡村建成之日”
“脱贫攻坚摘帽之时,就是美丽乡村建成之日。”这是平利县脱贫攻坚起步时喊出的口号,是县级“四套班子”形成的共识,更是以脱贫为统揽的全新发展理念。
以脱贫攻坚为重、为急、为先,但不以脱贫为“唯一目标”。平利县善布长局、谋长篇,使贫困群众“摘穷帽”成为全县整体发展中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头疼医头的“应景工程”。
于是,县委书记一年进村入户80多次,县长凡下乡必进贫困村,县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包抓深度贫困村,组织部长母亲骤然离世后简办丧事,没有休假便返回工作岗位,分管脱贫的副县长累到视网膜脱落。
在脱贫攻坚一线,平利每一名干部都有自己的精彩。
魏传伟,长安镇党委书记,42岁。已经在镇长、书记的岗位上干满了整整15年,他幽默地介绍自己“平利县最年轻镇主官的纪录保持了十年”。
7年前,在三阳镇干了3年镇长、5年镇党委书记的他,因工作突出,调入县域副中心长安镇任镇长,作为副县级后备干部培养。
期间,经历一系列干部政策变化,镇党委书记“后退”成镇长,二次任镇党委书记已超过5年。
“陕南的短板太短,导致发展的问题太突出,脱贫攻坚任务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地方必须做出的唯一选择,没有第二选择。”这是当乡镇主官15年间,他的深刻认知。
中原、双杨、柳坝三个村围着一座三星寨山,山上近万亩土地因道路和浇灌等问题长期撂荒。
2016年,魏传伟提出打造“万亩山林经济园区”的设想,许多人摇头。三年时间里,山上修通10公里水泥路,架起动力电、接通浇灌水,7000亩核桃一人多高,林下套种的魔芋、胶股蓝已有收益。
用工密集期,三个村近500村民在园区内务工,加上土地流转费用,原来在铁矿“用命换钱”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
三年时间里,长安镇的贫困发生率由24%降至6.5%。问起这位“老乡镇”工作激情的“保鲜秘决”,他说:“在平利县,干部带着群众一起干已是常态,成为一种现象,也就不会有谁叫苦喊冤。全县把脱贫攻坚当一份事业来干,谁把事干成了,组织就不亏待谁。”
魏传伟的说法,在老县镇党委书记杨居侨身上得到证实。
2018年6月,杨居侨从离县城76公里、仅有9200人的正阳镇重用到全县第二大镇老县镇。和他搭班子的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分管脱贫的副镇长,一个不落地在职务上“齐步走”。
“我们远离县城,信息不灵,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好,所以拼命做得更好。”杨居侨回忆正阳县脱贫攻坚工作时说。
正是这种拼命精神,让年年排名全县倒数第一的正阳镇在2017年第三季度全省交叉检查中被发现和认可。
来自汉中略阳县的检查组十分吃惊,检查结束后,县委书记 带着一队人马专程来正阳学习取经。
这一年,正阳镇在脱贫攻坚单项考核中获得全县第一,目标责任考核首次进入先进行列。
在老县镇当书记半年后,杨居侨接受了一次省上组织的脱贫攻坚季度检查,成绩十分理想。
“如果把帮扶干部全部撤回,我们的贫困村能不能自己‘走得稳’?”这是杨居侨正在思考的问题和下一步要破的局。采访中,他向记者展示了正在起草的“防止返贫十条措施”,包括村两委负责人的管理培训、产业建设、技能培训、集体经济培育及预防返贫基金的建立等。
干好今天的事,谋好将来的局,平利县各级领导都在拼尽全力。
“柳林坝村不脱贫,我以任何方式离开都是‘逃兵’”
平利的驻村工作队最大特点是,不光为79个贫困村派驻,而是144个行政村全覆盖。
大贵镇柳林坝村第一书记胡珂,是安康市信访局接待二科副科长,2014年全市开展“双万帮困”活动时来到柳林坝村后,再没有离开过,2015年起任第一书记。
父亲胡定尧在白河县双丰镇双安村任第一书记、爱人周耀艳是汉滨区官庙镇卫生院健康扶贫专干。从两代三口人扶贫,到带着儿子去扶贫,胡珂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2016年,柳林坝村计划次年脱贫,32岁的胡珂和爱人商量好生二孩。两人最初的完美计划是,孩子出生和柳林坝村“摘帽”从时间上相差无几,胡珂回原单位后可以照顾孩子。
那知,怀二孩是按计划进行的,柳林坝村脱贫却因县上标准更严,推迟了整整两年时间。加上,父亲发生脑梗,胡珂的生活顿时无序。
2017年,花大价钱请来保姆住家照顾7岁的大儿子和几个月的小儿子,没多长时间,保姆累跑了。
无奈,爱人带着上小学的大儿子,小儿子寄养在离柳林坝村十多公里的毛坝村保姆家。周末,一家四口人,几经周折在保姆家团聚。
“虽然有这么多困难,但在平利工作,感觉有劲头。”胡珂说,组织上曾考虑到他的实际困难,征求他是不是结束驻村工作,被他一口回绝了。
“柳林坝村不脱贫,我以任何方式离开都是‘逃兵’。”胡珂说,这些年两件事让他不可能轻言离开。
2016年,村上争取到一笔资金为龙潭组300多名群众硬化1.75公里水泥路,大家高兴得跟过年似得,路修到谁家门口,男人帮忙干活,妇女就烧水送茶。
修到五保户聋哑人石昌伟门口时,老人拿出了200元,硬是要捐给施工队,大家暂时收下了老人的心意,等路修通的那一天,以其他方式返还给了老人。
柳林坝村的吴祖翠是胡珂的帮扶对象。爱人去世,孩子外出上学,吴祖翠长期在县城打零工。
起初,胡珂主动打了几次电话询问情况,并没见到人。一段时间后,他利用到县城办事的机会,去看望吴祖翠。
临别时,她拿出亲手制作的一双布鞋和两双鞋垫说:“我从电话里听声音,觉得你是个高高大大的人,就按想象中尺寸做的,不晓得合脚不?”接过鞋子,胡珂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
“谁把群众惦在心里,群众就会把谁举过头顶。”这是80后干部胡珂驻村四年的感言。
肖锋因两年驻村作战队长成绩突出,2018年双喜临门。“七一”前被市上表彰为“优秀驻村工作队长”,“七一”后从副镇长提拔为镇纪委书记。
两年多时间里,他为所驻村修葺即将垮掉的桥,建起广场,点亮110盏路灯,成立烤烟、艾草、胶股蓝等5个合作社,争取到900万资金,对水毁的2公里长产业园河堤进行重修,使3个坝子300亩土地得以耕种。
采访中,他说两年驻村经历,让自己对农村和农民有了感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屈孝余是平利县公认的首富。2015年村支部换届时,他回到自己出生的双杨村,任党支部书记。
3年时间里,他把劳务输出公司交由合伙人打理,一头扎进脱贫攻坚一线。
凭着多年积累的人脉,他吸引来17位能人大户回乡创业,建成千亩胶股蓝、千亩中药材、千亩山核桃基地,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
由5村合并的双杨,建成5个集中安置点,实现户户道路硬化、家家住入新房,村里还建起幼儿园。
“钱挣多了容易精神空虚,脱贫工作事很杂,但充实。”屈孝余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充裕。
“平利县脱贫攻坚‘四支队伍’的锻炼价值,可能若干年后才能显现出来,其意义不亚于脱贫摘帽。”平利县委副书记蒋军说,把作风最好的干部、发展潜力最大的干部派往脱贫一线淬火,是平利县脱贫攻坚中获取的一笔无法估值的财富。
“我忙了,邻居会主动来帮忙,这是之前没有过的尊重”
1月10日,气象预报平利县有中雪。一大早,广佛镇白果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王祎步行到海拔900多米的高山茶园,察看去年初新栽幼茶“防寒棉被”覆盖情况。
“茶树和人一样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回报你。”同行的53岁贫困群众熊仁春对自己的两亩茶园寄予厚望。
2018年初,为了能给403户白果村民培育一个长久致富的产业,王祎多次联系平利宏鑫农业有限公司,以“代种回收”模式,新建高山茶园。
“企业免费提供茶树苗,群众栽种和管护,幼苗3年期内,企业每亩补贴1000元管护费,之后企业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回收鲜茶叶。” 王祎说,这种年年有收益的模式,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全村一年新栽1140亩,人均一亩。
“王队长是来帮事的,不是‘烂事’的。”老伴病逝,准备靠低保度余生的熊仁春说,自己之所以愿花力气栽种茶,就是看到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整天忙得不是填表格,而是兴产业。5年后,熊仁春的茶园每亩年收入5000元,可稳产20年。
在双杨村村委会办公室里,陈封学坐在沙发上,时不时抬起头看记者一眼,脚上一双稍旧的皮鞋发着亮光。交谈中,他捋起左腿裤管,露出一截包裹在袜子里的假肢。
30多年前那次矿难夺去了他的小腿,也拆散了他的家。爱人因他的受伤不辞而别,伤残的身躯使在他寻找工作时无数次被拒。
2016年,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他开始饲养生态猪、种胶股蓝。每年出栏十几头猪,种植6亩胶股蓝,带给他6万多元纯收入。
让陈封学高兴的不仅仅是经济的改善,还有村民对待他的态度。“我忙了,邻居会主动来帮忙,这是之前没有过的尊重。”说到这,老陈一脸幸福和腼腆。
城关镇徐家坝村一组村民罗正元,一有空就往自家20亩桂花苗圃里跑。
2015年,在扶贫资金的帮助下,他种下1万株桂花苗,5年后,一株能卖30元,老罗的生活将彻底改变。老罗急着攒钱是要留给年仅4岁的孙子。
4年前,孙子出生的第10天,儿子因车祸意外身亡,儿媳不久后改嫁,59岁的罗正元、身有残疾的老伴和小孙子相依为命。
老罗在桂花林下每年散养500只土鸡,帮扶干部给其取名“桂花鸡”,光养鸡一年纯收入2万多元。“命运一棍子把我打倒,党的好政策又慢慢把我扶起来了。”老罗说,自己就是这个家的唯一顶梁柱。
去年12月,广佛镇广佛村贫困户杨安全上山采中药时失踪。一天后,他爱人将求助电话打到帮扶干部马勇处。
消息传出后,村干部和不少自发前来的村民进山寻找了4天,直到将杨安全的遗体运下山。
“许多村民到杨安全帮忙料理后事,他爱人很感激。”广佛村信息员邓琼说,感觉纯朴的民风和邻里亲情又回来了。
“群众积极性的集聚和唤醒,比政府给钱给物更重要。”平利县县长陈伦富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