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向各新闻媒体通报我市抗震救灾情况以及社会各界募捐情况。这是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市政府秘书长、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马涛通报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市民政局、慈善协会、红十字会、纪检委分别就善款募捐情况、资金使用纪律等作了相关说明。市发改委、教育、卫生、城建、交通、国土、监察、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来自省市15家新闻单位记者的提问。
市政府秘书长、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马涛通报全市抗震救灾工作
据通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波及我市十县区,造成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经核查,全市因灾死亡4人,受伤6人,83个乡镇、396个村、95698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102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969.3万元。地震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快速反应,迅速部署全市抗震救灾工作。5月12日下午3时20分,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了市级领导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震应急工作。市委、市政府又于下午4时10分召开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通报了震情,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紧急行动,全力做好抗震减灾工作,成立了11个由市级领导带队的检查指导组,分赴各县区查灾和指导抗震减灾工作。
市政府副秘书长陈晖主持新闻发布会
5月14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11个检查组汇报,对全市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5月17日,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对抗震救灾工作又进行了安排。5月19日晚,接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通知,专家预警19日、20日可能发生较强余震,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对我市应对防范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5月26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毫不放松地抓好抗震救灾工作,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5月30日,市抗震指挥部再次召开会议,对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和向灾区捐资问题进行了安排。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地震发生后,按照省政府要求,立即启动防震应急预案Ⅳ级响应。成立了市长方玮峰担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为副指挥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从各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各司其职地展开工作。同时,全市各级各部门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各县区每小时向市政府报告一次情况。各县区均成立了以县区长为指挥长的指挥机构,建立了全市上下协调高效的指挥系统,确保抗震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灾情监测和预报。市应急办、地震办积极与省应急办、地震办联系,准确掌握情况,发布震情信息。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市委宣传部依照有关规定,坚持准确及时、正面引导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分别通过市电视台、安康日报、手机短信、市政府网站、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播发震情通报和中、省、市各级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和措施,大力开展防震避灾知识宣传,市地震办印发《防震知识手册》,消除群众恐慌心理,切实提高公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维护社会稳定。19日晚,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强余震,我市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发布市抗震指挥部紧急通知,将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快速传达到县区、乡镇、村组和机关单位。各级各部门快速反应,紧急行动,有效疏导学生、群众从危房中有序撤离,各项紧急避险措施得到落实。公安干警、武警、交警加强巡逻,维护社会治安。
(三)全面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一是市委、市政府于12日当天下发了《关于高度重视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开展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大检查的通知》,13日市政府转发了《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紧急通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先后编发了十期简报。十县区和市直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和指挥部的部署和通知要求,积极展开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保证了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加强指导检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11个抗震救灾指导组,分别由11名市级领导带队,相关部门为成员,分赴十县区检查指导防震减灾工作,重点抓好学校、医院、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防范措施的落实,突出抓好桥梁、隧道、滑坡体、水库尤其是病险库塘、水电站、危房校舍、矿山的隐患排查。三是供水、供电、通信等部门加强设施的检修维护、保证正常供应。
(四)扎实开展救灾工作。一是组织核查灾情。各县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组织人员进一步查清灾情,对受灾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为灾后重建提供依据。二是4名遇难人员得到及时安葬,对6名因地震受伤人员实行政府免费治疗。三是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病得到及时治疗。四是加快倒塌房屋的重建。对已倒塌的3051间房屋,我们在妥善安排倒房户灾民临时居所同时,积极组织恢复重建。五是加快排危除险整治。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政府各分管副市长负责,开展对各学校校舍危房的检查鉴定,确保师生安全,同时加强危桥险段、病险库塘、滑坡体的监测鉴定,提出排危除险意见,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六是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开展了防震避灾知识宣传。
(五)全力支援重灾区抢险和恢复重建。按照上级安排迅速派员赴重灾区参与卫生防疫工作。5月17日、20日、30日,我市按照省卫生厅安排,分三批从市、县区共抽调19名有丰富防疫经验的人员,调集3辆卫生防疫和冷藏专用车及部分消杀药品,奔赴四川重灾区承担卫生防疫和监督任务。认真组织好赴灾区抢险部队和救灾物资的过境运输保障工作,有效疏导因地震灾害转乘旅客的运输工作。我市共为54列军车、2万赴灾区救灾指战员提供用餐等服务,每人增加了3元的伙食补助标准。为确保西汉高速畅通,我市高速公路警察大队昼夜值勤,疏导交通,确保生命线畅通。认真做好接收转送我市的重灾区伤员治疗准备工作。5月16日,我市各医疗单位已腾出300个床位,对抢救治疗、医疗器械、接收医院、生活护理、后勤服务等逐一进行了安排。5月28日,从四川灾区转送了1名重伤员来我市治疗,得到了优质的治疗和服务。
(六)全市人民踊跃向灾区捐款。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市人民心系灾区,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积极踊跃向灾区捐款。目前,我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各县区的捐款活动正在蓬勃开展。截至5月30日,全市累计募捐 1462.122万元,其中:市民政局219万元,市慈善协会109.35万元,市县区红十字会292.64万元,10县区共计841.132万元。同时,兄弟省市和省上单位对我市受灾深表关切,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向我市捐款捐物,我市已收到到帐的市外捐赠130万元、其中省直机关50万元、省国税局10万元、省工行20万元、榆林市50万元,收到江西省吉安市捐赠的300万元物资,福建省和省红十字会捐赠物资。在此,向兄弟省市和省直单位对我市的援助表示衷心感谢!
媒体记者提问
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市委、市政府决定,我市募捐的资金将全部捐给四川、甘肃和本省的重灾区,以充分表达我市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目前,我市向灾区捐资893.672万元,其中,捐给四川省都江堰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5市州各100万元,甘肃省陇南市60万元,我省汉中和宝鸡市各60万元。县区红十字会向四川省、陕西省、汉中市红十字会汇出86.2万元。县区直接捐往汶川、汉中灾区121.472万元。市慈善协会向德阳市慈善协会捐资6万元。第二批捐资正在归集当中。我市接受的130万元捐款将用于学校危房改造,捐赠物资将分发给受灾民众。为切实加强对募捐资金和救灾物资的管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市纪检委、监察局于5月29日发出《关于加强抗震捐赠款物管理使用的紧急通知》,提出了严肃的纪律要求,市审计局向各县区和有关部门派出了审计组跟踪审计,确保我市募捐资金、救灾物资全部用于灾区和受灾群众。
(七)积极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这次地震对我市基础设施造成了潜在危害,为了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5月20日,市政府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对地震诱发次生灾害排险治理给予资金支持的请示》,请求省上对我市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和倒塌房屋维修重建、重灾学校恢复重建、次生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水利设施修复加固、危桥检测整治、医院危房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修复、公安机关危房维修迁建等八个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目前,我市受灾群众生活已得到妥善安置,遇难群众善后工作已妥善处理,生活生产秩序基本恢复正常,抗震救灾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展开。5月26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安排部署当前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抗震救灾不放松,迅速由应急处置阶段转入防范和恢复重建阶段,全面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目标不变、任务不降、力度不减的要求,确保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效,增强抗灾自救能力,弥补灾害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