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突破靠“绿色”

    作者:熊荣军 时间:2008-06-03 09:17 来源:平利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先后被列入“中国名茶百强县”、陕西茶叶基地县、陕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县、安康工业重点县,安康旅游重点县的平利县,于 5月13日被授为“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称号,荣获奖励资金100万元。
    平利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造‘女娲故里·绿色平利·休闲家园’名片, 已经成为全县对内统一全县人民意志的旗帜,对外推介宣传平利的名片”。平利县围绕“绿色”做文章,奋力推进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休闲家园,实现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目标。

    绿色农业,让“绿色”落地生金

    平利县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率先突破茶饮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黄土地里长出的“绿叶叶”变成农民腰包里的“钱串串”。
    自古就是“贡茶之乡”的平利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列入“中国名茶百强县”。他们根据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特征,将县内所产茶叶全部统一为“女娲”品牌,有效地解决了平利茶饮产品经营者各自为政的局面,品牌效应也逐渐突显,开发生产的“女娲银峰” 、“女娲云雾” “女娲毛尖”、 “女娲龙井”系列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叫响,创造了“一斤茶千斤谷”的奇迹。2007年又取得全国唯一《无公害绞股蓝标准综合体》和全省唯的《女娲有机茶标准综合体》证书,女娲茶叶和平利绞股蓝分别取得无公害农产品和AA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及产品质量认证。这为平利茶饮产业进一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奠定的基础。截至目前,全县茶饮产业种植面积达13万亩,全年绿茶和绞股蓝产量达2400吨,实现产值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一花引得百放,平利县其他绿色农业项目也纷纷“落地生金”:去年粮食播种面积42万亩,产量达9.4万吨,油料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达到8560吨;实施“东桑西移” 项目,去年新建高效密植桑园1万亩,发放蚕种61579张,实现产值3700万元;中药材面积达到15万亩,产值过亿元,林果面积突破10万亩,创历史新高。

    环保工业,用“绿色”保驾护航

    去年11月27日,总投资5.2亿元的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平利县长安镇开工建设,它填补了陕南地区无旋窑水泥生产线的空缺,成为安康市招商引资的一大亮点。这个项目落户平利,相对于传统的立窑水泥生产工艺,新型干法旋窑生产将在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和资源破坏、提高生产效益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平利建安康水泥大县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被安康市列为四个工业重点县之一的平利县,工业突破发展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建成绿色饮品、绿色医药、水泥建材、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五大工业支柱,工业经济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已步入良性发展规道。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5增加到12户,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5.5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8.5亿元,分别为2002年的11倍和7倍。
    平利县在 “大办工业、办大工业”的理念下,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以县城绿色饮品、绿色医药工业园区和老县矿产建材工业园区为载体,加速天宝制药、众鑫茧丝等重点企业技改,向茶叶、蚕桑、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绿色环保工业转移,使工业真正成为带动千家万户致富的龙头。去年坚扣重点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明确减目标,鼓励、督促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将污染降到最低。康华建材公司投资80余万元新增排污设备,减少粉尘排放,同时变废为宝,“吃”掉固体垃圾5万吨;昊华集团通过对重晶石的精深加工,并大量使用光大硅业公司的生产废料,大大提高了资源和工业废料的利用率。
    今年以来,平利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节能减排相结合,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相结合,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增加环保设施设备,减少能耗,控制“三废”排放力争实现二氧化硫减排50吨、化学需氧量削减14吨、万元GDP能耗下降4.6%的目标。

    生态旅游,以“绿色”营造和谐

    被安康市列为三个旅游重点县之一的平利县,利用“女娲”的知名度、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田园风光优势,独辟蹊径在全省走出生态休闲游先手棋,致力打造“女娲故里休闲游”特色品牌,以政府为主体,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业主为主体,加快景点建设;以农民为主体,积极构建体现田园风光的农家乐园和生态产业观光园,生态旅游已被视为 “朝阳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去年“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利县接待游客6万多人,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00万元。
    伴随旅游收入的不断增加,招高引资力度的加大,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平利县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美化,“无处不景点” 的努力方向使平利县正逐渐成为一外令人向往的“桃花园”。
    如今,“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平利山水园林县城初具皱形。在亘古流淌不息的坝河上,从西向东,原有的西大桥与新建的马龙滩大桥、步行景观桥、南大桥、东大桥五桥飞架南北,将北片老城与南区新城连为一体,2000多米的新正街笔直宽敞整洁,两旁数千株香樟树四季常青,已建成的第二级橡胶坝蓄水成湖,波光潋滟,为县城平添了几多灵秀;每到华灯初上,河滨大道人头攒动,夜市十分火爆几近通宵达旦,占地70亩的女娲文化广场灯火辉煌,人们扶老携幼在此休闲漫步,恬然而静谧,尽情享受着县城建设大发展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
    在县城越变越大、越变越美的同时,平利农村面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日新月异。从316国道进入平利,顿觉眼前一亮,一栋栋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白墙青瓦马头墙独具一格;一簇簇桑树使整个山腰笼罩在绿茵中;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机耕路蜿蜒延伸,路两旁的香樟树散发着清香……“住庄园、吃绿色食品,种高效经济作物”成为平利农民新生活的真实写照!“女娲故里休闲游”特色旅游品牌已经叫响,“女娲故里、绿色平利、休闲家园”的形象名片正在推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dkp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