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受四川汶川大地震波及,宁陕县各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据统计,全县受灾人口4037人,倒塌房屋143户459间,造成危房885户2414间,严重危房99户294间,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全县经济损失达到2899.91万元。
震后,宁陕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在配合县委、县政府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迅速召开会议,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各有关股室为成员的抗震救灾指挥部,经过深入实地查看灾情后,通过开展“四个帮扶”(思想帮扶、生活帮扶、生产帮扶、爱心帮扶)的措施,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抗震救灾取得最后的胜利。
深入灾区群众,大力开展思想帮扶
灾情发生后,宁陕县委组织部由主要领导带队3次深入到本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关、龙王、太山庙、筒车湾一线详细了解群众受灾情况、思想状况、生产生活情况和家庭基本情况,慰问受灾党员群众34户。及时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召开会议把党中央、省、市、县各级关于抗震救灾的决策、战略部署及坚强决心迅速传达给受灾群众。同时,通过设立抗震减灾知识宣传点、发放《抗震救灾知识宣传单》等形式宣传抗震救灾各项知识,增强群众防灾自救能力,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引导群众客观认识宁陕县地震灾情,消除人们恐慌心理,稳定群众情绪,不断鼓励受灾群众保持信心,勉励他们抓好生产自救,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发扬“轻灾支援重灾”精神,不等、不靠、不要,互帮互助,自强自救的精神。确保了受灾期间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常。
切实搞好救济,大力开展生活帮扶
灾情核实后,县委组织部迅速下发了《各级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在开展抗灾救灾工作中:一是要切实做好受灾群众的救济工作,通过投亲靠友、搭建临时安置篷等措施将倒房户和严重危房户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二是要坚持抗震减灾日报告制度,以便指挥部能及时掌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最新动态;三是要对地震受损的生产设施,公共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作好危险区域的防护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截至目前为止,各基层党组织共计安置灾民3887人,发放救灾帐篷28顶,彩条布30卷,棉被30床,大米16000斤;14个乡镇卫生医疗卫生点为灾区群众开展免费健康体检1次。救灾物资及时的发放,解决了灾民的燃眉之急,灾民的衣、食、住、行、医都得到了根本的保障,使灾民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帮助,对稳定民心,恢复生产、维护团结、灾民重建家园的信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开展爱心帮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做好宁陕县受灾群众的救灾救济工作,又要做好支援其他灾区的工作。首先是宁陕县委组织部率先行动,以缴纳“特殊党费”的形式,每人捐赠100—500元不等,带动了全县党员干部积极献爱心行动,仅在2008年5月22日“宁陕县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20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就缴纳特殊党费41750元人民币。截至目前,全县共缴纳“特殊党费”181098.85元。其次是按照上级安排迅速派员赴重灾区参与卫生防疫工作。5月18日凌晨5时,宁陕县按照上级安排,抽调1名有丰富防疫经验的人员,赴四川青川县重灾区承担卫生防疫任务。第三是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保障救灾车辆在境内畅通运行。西汉高速公路是救灾车辆通行的重要通道,县交警大队党员干部积极配合高交中队党员切实加强了道路巡查,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问题,保证救灾车辆顺利通行。
发挥党员作用,大力开展生产帮扶
为切实帮助地震受灾基层组织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搞好灾后重建工作。宁陕县委组织部通过结对子的方式,把党的一次性关怀变成了长效联邦机制。结合“三联共建” 活动,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与受灾支部和受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个机关党支部帮扶1个受灾农村党支部,1机关党员个党员联系1个受灾户,协助他们开展灾后重建工作,目前全县共落实131个机关党支部联建109个村、社区党、企业党支部,落实793名机关党员帮扶765户受灾户,力求通过这次抗震救灾,把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当前困难由现在的短期行为转变为帮助灾后重建和带领他们共同致富的长期行为,把党员联系帮扶群众工作由过去的一次性送温暖转变为经常性关怀,形成长效联系帮扶群众新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