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扶贫办迅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四次全委会和市政府全体会议精神,坚持以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及时召开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夯实措施,确保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助推安康劳务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雨露计划”是扶贫部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而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程,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我市“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自2003年启动实施以来,累计培训贫困青年3.1万人,转移安置就业3万人,年劳务收入达4.3亿元。目前,全市每年实施扶贫“雨露计划”培训7000至8000人,投入扶贫培训资金1300万元,参加培训的学员免除全部学费,并且每月补助50元生活费,就业安置时一次性补助交通费150元。主要由安康技术学院等六所委培学校进行培训,涉及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20余个专业。经过培训输出的学员,全部被有组织的安排至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民营企业,通过“雨露计划”培训转移的学员当年月收入平均达1000元以上。
为了切实把这项惠民政策组织好,实施好,落实好,市扶贫办专门召开了由各县区扶贫办主任和委培学校参加的研讨会,要求各县区、各学校从宣传招生、培训管理和安置就业三个关键环节入手,确保扶贫“雨露计划”培训能够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整合行政资源抓招生。按照“让所有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一个不少的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这一要求,市、县扶贫部门和委培学校将招生重点确定为应届初、高中未升入上一级学校的毕业生,抓住高考、中考前后有利时机,采取“到校、进村、见人”的办法,向适龄青年广泛、细致宣传培训政策,同时积极和农业、劳动、教育等有培训任务的部门协调联系,建立技能培训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培训资源,切实解决“多头招生、生源无序”等问题。二是整合专业资源抓管理。结合六所委培学校各自特点,扶贫部门在分配培训计划时,有所侧重的引导学校整合专业资源,创办特色专业培训学校,进而达到创安康优秀劳务品牌的目标。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委培学校专业开设对接市场,课程设置满足市场,资金使用公开透明。三是整合安置资源抓就业。市扶贫办要求各委培学校在转移安置相对集中的城市设办事处,各校办事处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转移就业学员的跟踪服务,定期回访工资、福利、劳保等情况,为转移就业的学员提供优质、有效地维权服务,真正实现高比例输出、高比例稳定、高工资收入。
通过强有力的市场导向措施和行政推动措施,今年全市已经实施“雨露计划”培训5100人,安置就业3800人,实现劳务收入33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