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坪县在推进“一县一业”产业历史进程中,不断涌现出各类新型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特别是近两年以来,以生猪养殖、药材种植、绞股蓝制茶加工等协会积极活跃在农村流通领域,在开拓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县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涉农部门服务到位,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协会自身运作规范的良好态势。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扶持措施得力。一是纳入议事日程。为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健康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召集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进行座谈,共商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健康发展的办法。二是制定培育政策。结合县情实际,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做到“五放宽一减少”:放宽注册资金,在注册资金上逐步放宽;放宽会员数量,会员数30个以上;放宽办公场所;放宽业务主管单位,乡(镇)政府或者村委会活动室可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放宽专职人员数量。“一减少”:减少批准筹备环节;使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三是部门协调配合。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培育和发展做文章。农业、畜牧、水利部门积极主动开展技术培育,发放技术资料,请专家授课,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帮助;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为绿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财政、税收、发展计划等部门积极配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减免税收等,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
职能部门服务到位,培育发展规范管理。一是摸清底数。在培育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时,县民政部门派员深入乡镇,扎根基层调查了解、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分析,掌握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强化宣传。通过新闻媒体、散发宣传单、开通电话咨询热线等形式,使社会各界真正认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了解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性质、特点及作用,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三是规范管理。民政部门从会员入会环节就进行规范,要求入会的会员提交书面申请,确保会员自愿入会。在协会中大力开展三项建设:一是完善协会内部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的组织机构,确保协会工作分工负责,有条不紊。建立健全自律制度,完善协会章程、财务管理、理事会职责、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等内部管理制度,使协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二是加强协会外部管理。县民政部门一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对协会负责人、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协会规范管理意识,自觉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三是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将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扩展到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