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河县扶贫办围绕四个“突出”(突出整村推进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产业开发,突出农村中长期劳动力技能转移培训,突出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工作)为民办实事。该县通过积极争取上级的关心和支持,动员全县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奋力攻坚,部分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02年以来,累计新修村组公路439.22公里,改造硬化公路407公里,人畜饮水工程75处,直接受益贫困人口3.28万人,改造低产田2522亩,修河堤3.98万米,修便民桥108座,连户路5.65万米,农电低改309杆公里,村通电率达100%,广播、电视入户率达70%以上,移动通信基站覆盖全县各个乡镇,受益群众达9.8万人。
二是致富门路逐步拓宽。在国家新阶段的扶贫开发政策的引领下,共投建设资金1.623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765万元,信贷资金7200万元,部门及群众自筹资金6299万元,共发展木瓜、蚕桑产业16万亩,发展养殖21.89万头,使全县减少绝对贫困和低收入人口3.76万余人。同时,通过“雨露计划”的实施,五年培训贫困农民22080人,其中劳务输出技术型就业达19800人。
三是扶贫方式不断创新。将扶贫开发思路从注重抓基础设施建设转变以抓产业开发扶贫、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生态建设为重点整村推进上来,加快全县整体脱贫进程。全县所有县直单位都入村开展了对口扶贫和“一帮一”结对帮扶,将各部门政策性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安排,向特困村倾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02年至今,先后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560.7万元,易地搬迁安置2527户11368人,实施救灾移民194户693人。
四是生活水平较大提高。全县共在92个贫困村实施开发式扶贫,实施开发项目15个,直接受益贫困人口11.9万人,共解决3.76万人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2000年6.89万人下降到2007年底3.13万人,全县农民纯收入由2000年1290元增加2007年2221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