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打造为民服务的桥梁

    ——白河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纪略

    作者:倪嘉 屈孝渊 王海波 覃彬 时间:2008-10-08 09:31 来源:中共白河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近日,白河县中厂镇石梯村村民邵忠富步行10分钟,来到村上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取回了二代身份证。在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没有建立之前,这样一件小事,邵忠富得花半天时间,坐车到18公里外的派出所办理。
      2007年初,白河县依托村两委核心,以部门包建的方式,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选择在群众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了8个村民服务中心,今年又建设了7个。
      中心内集中设置村警务室、卫生室、广播室、文体活动室、农民技术学校、连锁超市等村级服务设施,进行教育培训、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健康、全程代办、文体休闲、志愿互助、矛盾调处等八项服务。
      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建立惠及千家万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这样的举措赢得了当地农民的一片叫好声。
      小政府、大服务面临的难题是在干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怎样为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由此酝酿形成。
      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缘起于对白河县情实际的深入思考。白河县山沟相间,几乎找不到一处百亩平地,多少年来,由于居住分散,出行难、就医难、购物难一直是多数群众的揪心事。同时,资料显示全县21万人中有6万人长年外出务工,留下弱势群体在家,如何解决留守人员生活困难,保证他们安居乐业,生活安宁,也成为摆在白河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白河县委书记陈勇认为,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必须从行政管理、办理事务转到示范引导、提供服务上来,小政府、大服务面临的难题是在干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怎样为千家万户的农民群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200598日,白河县委、县政府作出《关于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提高村级组织综合工作效能的意见》,加强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充分发挥阵地作用,是村级组织自身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要建立村级干部值班制度,把村级组织阵地建成固定办事中心,完善村级组织决策机制,把村级组织阵地建成民主议事中心,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把村级组织阵地建成文化传播中心。
      这份文件为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奠定了基础,第二年,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想法开始酝酿,并最终在2007年正式付诸实施。白河县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抓点示范、稳步推进的原则,继2007年率先建设8个中心之后,今年初,白河县再次启动了7个中心建设。
      服务中心实行村干部和党员轮流坐班制度,对服务中心各功能室进行分工管理,确定具体办公人员,为群众提供全天候的服务,并根据服务项目分项建立操作性强的服务规范,对服务承诺、受理事项、工作规程等作出明确规定,对外公开、公示上墙。
      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村级组织活动阵地不再是单一的办公场所,而是一个将服务和办公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从根本上改变了村级组织远离群众的现象。
      冷水镇月镇村一组55岁的邱德琴患有高血压,过去她总是乘车到镇上、县上的医院定期检查,很不方便。自从月镇村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后,老人再也没有来回奔波。
      服务中心建设有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建立药品商品保障机制,规范运作,认真推行参合群众医疗费报销直通车制度,并严把药品入口关,对药品实行集中招标和监管,真正做到了政策直达、药品直配、药费直报、医生直管,极大地方便就医同时,村卫生室也没有了过去那种药品乱进、药价乱卖的现象。
      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中,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农家店,在中心兴建新的连锁超市,形成上联城市,促进农副产品进城;下接农村,组织生活用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目前白河县农村共有包括15个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在内的69家连锁农家超市,这些农家超市不仅提升了农村商品流通的现代化水平,也让村民们告别了过去油盐酱醋到小店、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城的购物方式。
      服务中心建立县乡村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县直部门对收费项目、标准、政策及法律法规等进行认真清理,对能下放给乡镇审批的权限予以下放,扩大基层站所的审批权,并加强业务指导。综合服务中心主动加强与基层站所的联系和配合,设立了代理服务快速通道。同时按照自愿参加、团结互助、尽力而为的原则,组建以村干部和党员为主体,吸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群众生活、有一技之长的村民骨干分子组成志愿服务队,为村民提供治安联防、医疗卫生、水电维修、技术辅导、扶贫帮困等服务。
      办证办事叫村干部代理,头痛脑热到村上的卫生室;田里使个化肥农药到服务中心的农资经营店里去买,油盐酱醋咱村上的超市都有……”中厂镇石梯村的王兴富老汉说起他们村的服务中心很是高兴。
      据统计,白河县已建成的一批村民综合服务中心,自开展为民服务工作以来,先后开展各类培训35场次,接待信息咨询454人次,接诊病人3769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直通车报销医疗费用42325.92元,开展代办服务386件,开展志愿服务453人次,调处矛盾纠纷63起。农村党员、群众把70年代以来白河县的农村发展总结为三步曲修田造地是金碗碗,发展产业是钱袋袋,服务中心是心窝窝’”
      综合服务中心使沉寂的乡村变得活跃起来,农民群众在沟通交流中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养成良好习惯,农村文明乡风悄然兴起,农村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白河县在推进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帮基层建设农家书屋,自2007年起,县委书记带头号召全县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向基层群众捐书。目前,各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面积均在20平方米以上、藏书1000余册,并确定有1名以上专兼职管理员,挂牌向农民提供读书服务。自从村上有了农家书屋,村民来借书、看书的多了,邻里纠纷等治安案件明显减少。茅坪镇枣树村村支书洪登义说。
      白河的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采取村医出资,政府补助,产权归公,逐年折旧,离任还款的方式,引导村医筹资建设,达到甲级卫生室标准。每个村卫生室有2名以上有乡村医生以上的执业资格,建筑面积都在60平方米以上,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和预防接种室四室分开,配有常规医疗检查设备和药品器械。
      川大村卫生室村医邱克青认为,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改变了生活区和卫生室混为一起、药房和病房混为一起、医生和普通人混为一起的落后状况,同时也让村医的作风发生了变化:过去穿白大褂不习惯,怕别人说你怪做作,现在刚好相反了,不穿白大褂反而不习惯了。
      白河县还在中心建设了警务室,把派出所搬到群众家门口,干警们每天都深入到辖区群众中去治安巡逻,随时解决纠纷问题,处理群众遇到的大事小情。农村群众纷纷反映这使他们办事方便了,安全感增强了。村里每天都能见到民警,吵架的、打架的少了,丢东西的少了,警民之间相互了解多了,心里比以前踏实多了
      西营镇蔓营村支书江长胜说:过去很多农民住在山上,现在都向综合服务中心聚集;过去农民生活很单调,只有打牌玩麻将,现在建成了农家书屋、标准篮球场,配备了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器材,在农家书屋看书的同时,村上还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了。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第一要务,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既从科技方面为群众生产提供服务,同时也拉进了干群距离,激发了群众致富热情。
      在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布点村,桑畜烟林姜五大主导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麻虎乡金银村地处城郊,临近国道,一度被称为上访告状的重灾区。通过村民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引导,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蚕桑产业的号召,短短25天就新建桑园1000多亩,实现了户均3亩产业园,在全县率先成为新增一村一品达标村。
      茅坪镇枣树村综合服务中心,立足园地优势,瞄准蔬菜市场前景,从山东寿光聘请蔬菜专家,现场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全村当年发展蔬菜大棚310个,并且及时成立了蔬菜合作社,枣园春绿色无公害蔬菜进入20多家连锁超市专柜,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仅此一项,该村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
      农家书屋也为该县蚕桑、烟叶、畜牧、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目前,到农家书屋借书、看书成为白河农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茅坪镇枣树村六组村民支宗杰种的大棚黄瓜叶子快黄完了,一天,他惊讶地发现综合服务中心的农家书屋里有大棚蔬菜方面的书,一看才知道自己的黄瓜得了白锈病,按照书上的指导,立即买了一包粉锈灵,没过几天黄瓜全活了,挽回了1600多元的经济损失。他见人就说:“‘农家书屋是不要钱的教授,是搬不走的老师呀!
      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县15个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布点村,累计新增农村绿色产业98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去年增长12.3%,比全县平均增幅8.1%高出4.2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