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何俊明同志在市政府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同志们:
      今年1-8月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主导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夏季粮油在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收成。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平稳增长。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但是,由于8月28日至9月7日连续几次特大暴雨洪水、泥石流灾害,给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各级政府、各农口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这次灾情的严重性、危害性和救灾工作的艰巨性,深刻认识当前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坚持一手抓生产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全面夺取生产救灾工作的胜利,奋力完成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下面,我就当前生产救灾和后几个月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抓好灾民生活安排工作
      今年遭灾时间离越冬很近,灾民安置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灾民的生活安排放在首位,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研究,认真部署。要坚持“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实行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心灾区,救助灾民;要把解决受灾群众的吃、穿、住、医作为生活安排的重点,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房住、有过冬衣被、有病能够得到治疗,确保灾区人心安定,社会稳定。一是要及时查灾、核灾,摸清底子,制定切实可行的救济计划。各级政府要及时组织力量,抽调人员,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受灾一线,及时查灾和核灾,上报翔实可靠的灾情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进村入户,尤其是到边远贫困的地方,摸清受灾群众缺粮的底数,缺衣少被情况,需要恢复或重建的倒危房情况等,及时掌握灾民生活的真实状况,逐户登记,建档立卡,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彻底把工作做实做细。对确定的救济对象,要制定计划,区分轻重缓急,分类排队,保证重点,妥善安排。二要坚持实物救济,安排好灾民基本生活。灾民口粮安排要坚持实物救济、救灾到户的原则。要重点保证紧急转移人员中的特困户和重灾户。对城镇集中安置人员要区分家庭收入情况,分类安排;对生活无着落的城市重灾户要纳入低保范围,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对农村重灾户,要确保每人每天1斤口粮;对轻灾户和有自救能力的缺粮户,除国家给予适当的救济外,要采取邻里相帮、互助互济、余缺调剂和乡镇政府担保、粮站借粮等途径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对重灾户和“三无”户要一次安排,分月供应,凭证领粮。三是要千方百计安排好灾民住房,确保安全越冬。今年洪涝灾害造成群众的倒房、危房量非常大,建房资金又严重缺乏,现在很快就要进入冬季,时间十分紧迫,形势非常严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全力以赴安排灾民住房。首先要教育受灾群众消除等靠的思想,树立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信心,要坚持“五个一点”(自己筹一点、村组扶一点、亲朋帮一点、赊借一点、国家补一点)的办法解决灾民建房。要广开安置渠道,采取投亲靠友,借房、租房、搭建临时住房等办法,妥善安排灾民住房。对灾民建房补助资金,要重点解决重灾户和特困户。土管、城建等部门对灾民建房用地要实行无偿划拨、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对确有困难短期内完不成建房任务的灾民,要落实好安全过冬的措施,决不允许有一个灾民在外受冻;对于紧急转移的灾民,要尽量采取投亲靠友、对口安置等方式分散安置。同时要采取借用闲置厂房、仓库和机关用房以及搭建帐篷等方式进行集中安置。四是要多途径采取措施,解决灾民衣被问题。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援灾区,动员轻灾户支援重灾户,非受灾户支援受灾户,捐献衣物,奉献爱心。有条件的地方要组织力量加工棉被、棉衣,切实解决受灾群众寒冬衣被问题。总之,要做扎实细致地地工作,确保灾区群众吃、穿、住不出问题。
     二、大力开展以秋收、秋播为重点的生产自救工作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当务之急是要积极发动群众,大力开展以秋收、秋播为重点的生产自救。一是要抓紧做好秋季成熟农作物的采收工作尽量减少灾害损失;二是要不误农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搞好秋播,为明年夏季丰收奠定基础;三是要利用专业地、空闲地,扩大蔬菜与其它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努力实现以副补农;四是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各种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五是要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严格禁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切实让灾区群众能够休养生息。
     三、抓好以农田及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
     今年连续几次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把我市水利基础设施摧毁的非常严重,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要抓住当前和今冬明春有利时节,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以最快的速度抢修水毁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一是各县区都要组织人员对重点城镇、重点险工险段、病险水库和其它水利基础设施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排查,在搞好排查摸底的基础上,尽快编制项目,由水利部门逐级上报立项。二是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采取专业队伍与群众会战相结合,工程承包与群众义务建勤相结合等形式,对近期可以修复的农田和水利设施,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抢修,保证不误秋播;对一时难以修复的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要积极做好规划安排,利用今冬明春的有利时节,把水毁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恢复到灾前水平;对确实无法修复和修复成本很大的农田,可以放弃修复,让地于河道。三是要抓好水利项目的实施申报工作。要积极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要重点抓好汉江干流安康重点段项目的可研立项和黄石滩水库工程项目的调概工作;积极作好汉阴洞河水库、白河石门水库、汉滨香溪水库的可研报告及审查立项工作;争取小水电以电代燃项目的初步设计和审查批复;同时要努力作好汉阴县、汉滨区节水灌溉项目、今年的水保国债项目和第七期“长治”工程的衔接工作。四是要切实保证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年底前要完成黄滩水库的建设任务,组织验收观音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完成10万口小水窖,动工修建旬阳县城小河北的防汛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宁陕、镇坪的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项目。
     四、抓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一是要认真搞好秋冬造林工程,扎实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要围绕退耕还林、天保公益林建设等工程,建立定期报告检查制度,狠抓工程进度和质量。要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并注重抓出一些精品工程和示范工程,要经常开展不打招呼的突击抽查工作,对执行国家政策不规范、工程进展缓慢、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督促、指导和纠正,千万不能在退耕还林这项造福子孙的德政工程上出问题。二要切实抓好桑、茶、果的基地建设,力争新建高标准桑园4万亩,新建无性系茶园5000亩,新建优质果园2万亩。要继续坚持“低潮不放松,高潮见效益”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蚕桑基地建设。三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各县区和林业部门要以开展林业执法检查为重点,加大资源林政管理工作力度;要规范林地管理,认真完成退耕地造林的确权发证工作;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搞好封山禁牧工作;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搞好森林公园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
     五、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这次灾害对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破坏极大,使本来就很不富裕的农民或刚刚脱贫的农民又因灾返贫,这更加加大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对此,各级各部门都应该有清醒地认识。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首先还是要安排好贫困受灾群众的生活。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逐一排查,访贫问苦,努力解决好受灾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特别是要解决好关乎贫困群众生命安全的“粮、衣、被、房”问题,绝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挨饿受冻。二是各级各扶贫部门要协调有关部门,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对受灾严重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和移民新村给予重点扶持,要积极组织受灾贫困户,加快恢复基础设施和林特园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抗灾防灾能力。三是要积极争取省上加大对我市扶贫移民迁建的支持力度,全力组织实施好迁移式扶贫。
     六、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与治理工作
     我市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区。这次在全市发生的大面积、大范围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为此,我们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继续做好监测,切实排查隐患,努力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和治理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建立群防群治的防范体系。二要坚持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以环境治理和生态治理为主,以工程治理为辅,切不可主观盲动,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三要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夯实责任。各级政府一定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的防范责任制,把任务与责任夯实到人头上;要搞好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要对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计划、城建、交通、水利等部门详细制定防范地质灾害的要求和预案,千万不要只做亡羊补牢的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