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阳光洒满山乡,宽敞平坦的公路如银色飘带环绕山间,各具特色的产业园阡陌纵横,农家院落挂满黄橙橙的玉米棒子,山民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平利县大力实施 “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环保工业为支撑,以生态旅游为龙头,奋力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城乡处处呈现出和谐富裕的新景象。
土地“生金”扮靓新农村
“发展产业挣大钱,新房盖了一大片;山里通了水泥路,大车小车跑得欢;腰别手机不稀罕,日子过得赛神仙。”这段顺口溜道出了平利县老百姓的心声,描绘出一幅和谐富裕的新村画卷。
平利是山区农业大县,过去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发展速度慢,人们难以走出贫穷的沼泽。县委、县政府认为,产业小而全,特色不鲜明,缺乏竞争力,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症结,要构建绿色农业发展格局,实现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走“一县一品”路子,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围绕建设“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目标,通过整合土地、人力、产业和品牌资源,全县发展茶园11.2万亩,绞股蓝2.5万亩,茶饮产品产量达1949吨,比1978年增长650倍,茶饮业总产值达3亿元,绿茶通过省级产业标准化认证,绞股蓝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成为全省三个重点茶叶基地县之一,被列入“中国名茶百强县”。投入近千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发展蚕桑、畜牧、中药材等骨干产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格局。2007年,全县桑园面积达7.5万亩,蚕种发放6万张,产值突破4000万元;建成2个畜牧强镇,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35万头,畜牧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为切实破解“三农”难题,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八个一”和“八个有”的新农村建设标准,走出了一条“城乡统筹、规划先行、部门联动、群众参与、资金捆绑、整体推进”的建设路子。2007年,全县完成村庄规划118个,启动建设重点村48个,建设徽派民居2268户,普通旧改27125户,先后有27个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荣获“陕南突破发展工作先进县”和“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县”称号。
招商“引金”建成工业园
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坐落在老县镇的中国化工500强企业—昊华平利化工有限公司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不息,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
1978年以前,全县工业经济相当薄弱,产品种类少、质量低,工业总产值仅775万元,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后,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围绕建设安康工业强县目标,突出五大工业支柱,坚持招商引资、国企改革和强化技改三管齐下,以支柱工业和骨干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建设绿色饮品和医药工业区、水电工业区及矿产开发工业区,逐步形成“专业化、低成本、大配套、高效率”的环保工业发展格局。通过政策招商、项目利商、服务留商,吸引上海、河北、西安等地的200余名客商在境内投资兴业,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0余个,到位资金16亿元,建成昊华平利钡盐基地、渡船口电站等企业,特色矿产、建筑建材、医药食品、蚕桑缫丝、水电开发五大支柱工业不断壮大,跻身于全市工业强县行列。今年,新建的200万吨水泥旋窑生产线、30万吨铅锌选矿厂、2万立方米建筑胶合板生产线、7000吨彩印塑料编织袋生产线、生猪屠宰及分割肉生产线等一批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出大干快上的良好态势。
旅游“揽金”绘就富民图
游绿水青山,赏田园风光,吃农家菜肴,品特色香茗。平利县生态旅游魅力四射,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家乐”生意火爆,旅游产品供不应求,给农民带来了无限商机。
该县全力打造“陕西最美丽的乡村”为目标,坚持把“女娲、生态、茶”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和方向,推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跨越为提升生态旅游文化品位,县上组建了中国平利女娲文化研究会和基金会,整理出版了《女娲文化论文集》等地方文化专著,组建了县茶艺协会和弦子腔农民演艺班,建立了龙头村民俗旅游新村、翠茗园文化主题休闲园和悟真观八仙文化主题园。建成“一山两线”精品旅游格局,长安农业观光园、西河朝阳度假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千家坪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在“百里生态经济长廊”兴建2500余户徽派民居,建成龙头、普济寺、高峰、张店等大批生态民俗村,投资1000余万元对重点区域进行绿化、美化和亮化,形成了以自然生态观光为主,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板块,有效整合了资源,突出了品牌,壮大了产业规模。为增强旅游魅力,开辟了西河漂流、黄洋河漂流、琵琶岛休闲垂钓、悟真观祭祀等游乐项目,发展“农家乐”100余家,使吃、住、行、购、娱相配套的旅游产业形成规模,给生态旅游赋予了生机与活力。2005年、2006年成功举办了两届“茶之旅”文化节, “女娲故里、绿色平利、休闲家园”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成为助农增收的新亮点。
数字“见证”辉煌成果
平利2003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强县之列,2005年跻身“十五”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行列,06、07连续两年综合考核名列全市第一。
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亿元,比1978年增长35.6倍,年均递增13.1%,三次产业比重由1978年的72.1∶14.4∶13.5调整为2007年的41∶28∶31。全县农业总产值9.06亿元,比1978年增加23.3倍,年均递增11.5%;工业总产值8.5亿元,比1978年增长109.7倍,年均递增17.6%;财政收入7500万元,比1978年增加31.1倍,年均递增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比1978年增加366.2倍,年均递增22.6%;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元,比1978年增长36.4 倍,年均递增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比1978年增加28.9倍,年均递增12.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