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风带着让人振奋的温暖,秦岭脚下随处可见勤劳的农民忙碌农活的身影,宁陕县汤坪镇华严小学操场上人潮涌动,当地群众纷纷来到这里听教授上课,咨询法律法规知识,观看文艺节目,领取致富信息资料、优质蔬菜种、果树苗……这是省政府办公厅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帮扶山区群众的感人一幕。
把专家请到农民田间地头
去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省政府办公厅挂包宁陕县汤坪镇汤坪村扶贫联帮工作,该村地处秦岭深山,以蔬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无公害蔬菜达到5千多亩,大棚蔬菜50.9亩,人均达到0.7亩;药杂面积达2千多亩,畜牧养殖达到8千多头,优势果园70多亩,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发展的格局。由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收入一直较低,作为扶贫帮联的省政府办公厅了解这这一情况后,积极与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联系,邀请专家帮助该镇解决这一难题,3月26日,由省政府办公厅纪检组长庄永杰带领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的吕平会所长一行三位专家,来到汤坪镇华严小学现场为群众进行科技培训。
“教授,我们家的板栗树长到多高才能断头”,“树叶发黄,用什么农药”,“夏天猪不吃食、怎么办”,“那种蔬菜生长时间短,产量高”,在这里,村民们把自己发展产业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向专家请教,在专家的耐心讲解下,每个问题都得到答复。
为了进一步让群众学会技术,专家来到渔湾村张宗亮家的金太阳杏果园,现场进行剪枝示范。张宗亮指着自己栽种的杏树说,“去年,我这树花好果实产量低,不只什么原因?吕教授仔细观察后,指着开花的金太阳杏树形象地说,“你这个树就象一个年轻小伙子,第一次把力量出的太大,伤劲了,树也一样,第一次接果,接的太多,对树有伤害,要适当的进行输花或者输果,如果技术掌握好的话,可以先输花,如果经验不足的话,可以先输果”。专家拿着剪刀对杏树进行整体修改,并对多余的枝条进行全面清理。当地群众看后纷纷表示将用学的技术来改造自己的果园。
建立基金帮助农民兴产业
“山区帮扶工作不仅是需要输血,更重要的是需要增强造血功能”。省政府办公厅在深入该镇汤坪村调查研究的同时,与去年在该村建立了产业发展帮扶基金,帮助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2003年由办公厅主要领导带头捐款组建的帮扶基金会设立在该村,对汤坪村20多户困难户每家实行20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不要任何利息,待产业发展起来赚了钱再把钱还到基金里,然后在把基金里的钱拿出来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扶持下,汤坪村建立了蔬菜、药材、食用菌3个协会,促进了全村菜、药、菌三大产业建设,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40%。家住汤坪村的阮星贵,过去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帮扶下发展食用菌,一年下来还去省政府帮扶的2千元扶持资金,盈利5千余元,就这样,该村户户都有增收项目。
真心实意为基层办实事
遭受 “8.29”特大自然灾害的汤坪镇,灾后,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去年以来,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帮助支持下,该镇狮子坝村小学校舍重建,汤坪村、狮子坝村防洪河堤建设,狮子坝8.5公里村级公路,汤坪村铁索桥、村党员活动室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投资35万元建设的汤坪村小沟、庙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该村沿河两岸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解决了农副产品流通问题。同时,办公厅协调扶持汤坪村优质果园建设和沼气示范村建设项目均取得重大进展,已建成214亩优质果园生产基地,计划建沼气池100户,已建沼气40口,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山区农户的能源问题,还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展示出了陕南山区新农村的新面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