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日报评论员文章:是什么污染了“鱼塘”?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鱼在污水中能否健康成长?鱼在污水中能否安然生存?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能知道答案和结果。但是,换个角度就不一定人人都明白了。
    人类生存的空间又何尝不是一个“大鱼塘”呢!生存环境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的良知、公德、社会责任、社会生存意识等生存的人文环境又怎样呢?
    校园周边居然发现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制品,居然存在黄色音像播放点!想象一下吧:一群群幼稚、无知、好奇的学生投身其间,正像一群群幼小无助的鱼苗劲头十足游向污染的鱼塘!黄色毒瘤的存在,明白无声地警醒社会:我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我们未来的“鱼塘”正被毒瘤污染着。想想污染的鱼塘,想想污染鱼塘里挣扎喘息无助的鱼儿,我们就不难理解领导震怒、群众切齿、家长愤慨了!
    是什么搅污了我们人类生存的“鱼塘”?
    在我们大力倡导、鼎立实践、全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安康的历史时刻,我们更应对此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校园周边存在黄色毒瘤,折射出我们一些人社会公德沦丧、社会良知泯灭的悲凉现象;也反映出我们的一些职能部门社会责任严重失衡的可怕现状;更反映出我们大众社会意识麻木的惊人现实。
    我们的一些书刊、音像经营者,本应在法律法规、社会良知、社会公德的规范下正常经营,为净化社会风气、纯洁人类心灵、构建和谐社会出力添彩,同时自己逐渐走向殷实富足。然而,一些人却走向了极端金钱主义泥潭,受巨额暴利、一夜暴富等心理驱使,经营污染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的黄色书刊、音像制品。表面看,是打擦边球、走模糊线、闯红绿灯、贪图侥幸投机的表现,实质是社会公德的沦丧,社会良知的泯灭。试问这些经营者,你经营的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你敢给你自己的孩子阅读观看吗?你能坦然面对你孩子天真纯净的眼睛吗?看着一个个与自家孩子年龄相同的孩子来买来看那些毒瘤,心灵就没有丝毫震颤与惊悸吗?长期的金钱奴隶,逐渐变成搅污我们大众生存“鱼塘”的无良知、无公德的时代罪人。
    我们的一些职能执法部门肩负着引导、监督、管理重任,国家和人民赋予了很多法定的强制性手段和条件,本应严格法纪法规,勤勉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堵塞各种漏洞,杜绝这种污染“鱼塘”的事件的发生,共同担负起净化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而实际情形却是,我们的这些部门或责任缺失布点失控;或高高在上难以巡查到位;或巡查不实碍于说情查处不严不重;或对群众举报麻木不仁伤害感情;或小团体利益作祟协调配合不力等等,以致执法部门的社会责任严重失衡,导致那些毒害社会风气的违法行为有机可乘,钻了空子,形成毒瘤,危害社会。
    我们的社会大众本应心存“风气好坏,匹夫有责”的社会生存意识,本应拥有对毒瘤“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整体威慑力量,却或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保心态,守着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心理,或自诩清高,企望独善其身,以至于对眼皮底下的毒瘤现象视而不见,见而不惊,麻木不仁,以至于那些毒瘤堂而皇之地生存繁衍,我们大众的社会生存意识麻木到了何种地步!
    正是我们大众整体社会生存意识的麻木,我们一些职能执法部门社会公共责任的失衡,导致一些社会公德沦丧、社会良知泯灭的经营者肆无忌惮,公然蔑视法纪法规,藐视社会公德良知,制造毒瘤,污染、毒害我们生存的“鱼塘”。
    根治这些毒瘤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全力合作。惟此,才能确保根治铲除这些毒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导致这些毒瘤生存繁衍的土壤入手,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务求实效,纯洁净化我们生存的“鱼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yonghui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