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加强自身建设 焕发生机活力

    ——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履职纪实之三

    作者:鲍显耀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市人大网站 字号: 打印

    2008年底,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单位”,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也通过验收,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以创建团结、务实、高效、文明、卫生、和谐机关为目标,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不断改善干部职工工作条件和环境,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焕发了机关活力,推动了人大工作。
    理论学习常抓不懈。坚持干部职工个人自学和集中辅导相结合,实行法制讲座制度,邀请法律专家向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讲授法律知识。对市人大代表进行履职培训。组织举办了《监督法》知识竞赛。在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中,机关党委组织了“我为安康突破发展建言献策”的调查问卷活动,征集到关于安康突破发展、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搞好机关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130余条。机关还编印学习资料,组织举办了“新闻知识”、“公文写作”、“调查研究”等专题辅导讲座和心得体会交流,被省总工会授予陕西省“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先进组织。
    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把绿化美化作为机关一项日常工作来抓,草坪四季常绿,院内摆放了300余盆具有较高品位和欣赏价值的花木。把反映安康山水风貌的书画和摄影作品装饰在会议室和楼道走廊,陶冶情操,增强文化氛围。完善机关浴池、餐厅等配套设施,让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机关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定期组织体检,增强健康意识。坚持开展办公室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机关活动丰富多彩。把开展各项活动作为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载体,年初举办了摄影作品展和摄影知识讲座。五一前夕,机关组织“迎奥运、庆五一”文体活动。“七一”前夕,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了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对机关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十一月,机关组队参加市直机关乒乓球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机关干部职工积极行动,两次捐款10850元,捐新棉被39床,棉衣裤71件,缴纳特殊党费12000元,以实际行动支援抗震救灾。
    中心工作取得实效。市人大机关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联校支教、大瀛湖绿化和双创工作,收到较好成效。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联系点的扶持力度,公路实现通组到户,自来水到户率达95%,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支教工作中,联系协调筹资新建综合教学楼一幢,新增操场面积780多平方米,为学校组织捐赠150套课桌椅和25台电脑。出面联系由市一小与六口小学结为对口帮扶学校,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提高教学水平。机关负责的大瀛湖绿化帮扶任务,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管护措施,林木成活率达95%以上,每年都通过了检查验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带头,积极参与双创工作,认真落实牵头包抓片区路段各经营户门前“四包”责任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还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对双创工作进行视察,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双创工作的顺利开展。
    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市人大机关在全省市级人大中率先推行了工作首问负责制,实行亮牌上岗。常委会领导每次在会议召开前,都带头参加相关议题的调研,弄清情况,找准问题,为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促进安康突破发展建言献策。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带领的调研组,围绕促进突破发展履职情况和学习监督法、增强监督实效两个专题进行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对进一步发挥人大在突破发展中的作用,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机关始终把做好信访工作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每一件信访问题,使信访件办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机关结合《监督法》的颁布实施,对机关的工作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对相关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促进了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wang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