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诸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显示,其中大多数未成年人都是在黄色淫秽光碟和黄色淫秽书刊的诱惑下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党和国家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确定为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工程和民心工程。
近期我市一些地方暴露出来的黄害毒瘤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给我们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敲响了警钟,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相关管理部门是难辞监管不力责任的。当然,管理部门有他们的苦衷。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大背景下,要把握好一些政策界限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在学校周围开设文化娱乐场所,国家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严禁批设网吧、游戏厅、放映厅等文化娱乐经营场所。可是,如果在200米范围以外是否就可以开设呢?文化管理部门能否拒绝办理许可证、工商部门能否拒绝办理营业执照?教育部门对学生在校园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有能力和有条件去管理,而对在校园外学生的活动又怎样去监管?公安部门限于人力等诸多因素而难以时刻去监管这些店铺等等。这些看法,似乎有点道理,但是,联系到我们正在实施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上来看,这只是一种苍白无力、强词夺理的辩解。产生这种看法的思想根源就是,他们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记了怎样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忘记了一种社会的责任感,而陷入了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一个“怪圈”之中。
如果说,有关部门对黄赌毒现象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扫黄打非在经常搞,年年搞,甚至还经常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周期性打击行动。但令人费解的是,每次扫黄风头过后,淫秽影碟、黄色书刊又出现反弹,它们在这一阵扫黄风头过后,有如割去梢子的野草又萌发出来。久而久之,这些利欲熏心的店家对“突然袭击”也习以为常,甚至你兵马未动,他们的神经末梢就触发了,早向“地下”转移了。诚然,每次的打击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黄赌毒蔓延的势头,但是风头一过,涛声依旧。
针对这种情况,不少有识之士都曾指出,黄赌毒的根源还是在我们对文化市场的监管不力上,而监管不力的根子在于我们内部的利益分配和相互推诿扯皮上。因而,我们说,以前文化市场整顿过多次,但都是雨过地皮湿,没过多久那些东西又开始泛滥起来。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源头上去解决,没有建立一个文化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使每次的专项治理行动又陷入了一种“只截流、不清源,只治标,不治本”的“怪圈”之中。
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呢?这回市委市政府是动真格的了。人们都希望在必要的“台风”刮过之后,淫秽光碟黄色书刊这一丑恶现象能够彻底销声匿迹。实践证明,这个顽疾仅靠一两次“台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一种合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建立起一个全民皆管、人人有责、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铲除毒根,还校园周边乃至全社会一个洁净的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