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汉阴县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以“六个有”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层层传导压力,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推动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坚持指挥“有力”,健全工作机制。该县第一时间成立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下设“一办九组”,实行集中办公。迅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每天研判形势、分析情况、解决问题,启动脱贫攻坚包联机制,落实县级领导及部门联镇包村责任制,突出疫情防控督查问责问效,明确“十个严禁”工作纪律、“十条责任”工作措施,通过健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工作务实高效开展。
坚持防控“有效”,织密基层网格。结合“321”基层治理模式,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及“三线”人员织紧织密管控网格,对返乡(来汉)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按风险等级标识为“绿黄橙红”实行“四色管理”,严格落实重点对象“一人四管”居家隔离措施;在村界路口、小区门禁设置劝导站,限制人员流动聚集,提供生活需求上门服务;在辖区十天高速(湖北十堰至甘肃天水)出口设置监测点,对车辆和人员一律检查登记、监测报告,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全县累计摸排外省返乡来汉23818人,其中武汉等湖北地区3806人,均全部落实居家隔离措施。
坚持救治“有方”,精准分类施策。抓好隔离病区、集中隔离点建设,迅速施工改造,确保应急备战。全县确定定点医疗机构1所、隔离病区2个、集中隔离点4处,设置隔离病床36张、集中隔离房间220间;严格按照诊疗规范及感染控制要求,成立流行病学调查组,及时排查确诊(疑似)病例暴露环境与密切接触者,规范疫点消杀和隔离点消毒工作,对各类高危人群科学处置,严防交叉感染,加强隔离人员关爱措施,确保隔离救治工作规范有序、安全稳定。
坚持物资“有备”,强化综合保障。全县累计安排防控经费1461.13万元,县级财政投入704.45万元,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建立采购“绿色通道”,最大限度缩短采购时效,多渠道解决防控物资缺乏问题,优先保障一线人员防护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物资供应。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争取江苏溧阳市、陕煤集团、建行等对口帮扶单位支持,累计收到各界捐款216.83万元;县发改、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粮油调度及物价监管,保障食品药品流通及居民生活物资充足。
坚持宣传“有益”,注重舆论引导。该县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消除恐慌、鼓舞人心、凝聚士气的重要手段。实行“端、微、屏、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政务新闻网站)全媒传播,权威发布疫情防控信息,把文艺宣传搬到移动互联网上,采用花鼓、快板、脱口秀等多种宣传形式,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引导群众增强自我防范保护能力。县宣传、公安、卫健等部门严密舆情监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并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防疫整体部署,组建心理咨询队伍,对“五类人群”实施分类干预,帮助其疏导情绪,增强信心,让他们居家隔离不隔“爱”。
坚持复工“有序”,做到统筹兼顾。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防止疫情扩散;一手抓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发展。对全县各行业复工复产条件、程序、监管等事项进行细化和明确,严格体温检测、场所消毒、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疫情防控要求;从金融信贷、税费减免等方面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快复工、早复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截至2月23日,全县重点项目已复工27个,占比65.85%;规上企业已复产32家,占比41.5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