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河心村的“小曹书记”

    作者:佚名 时间:2020-04-07 08:39 来源:汉滨区 字号: 打印

      “小曹书记,来了啊,快进屋坐。”今年78岁高龄的单福奎拉起了曹晓琳的手,热情地邀请她进屋。说起曹晓琳,单福奎心里满满都是感谢,“去年冬月,我这个腿突然肿地走不成路,是曹书记当时在村上给联系的救护车,把我送到城里医院,救了我的命呐!”“曹书记可是个好娃,对我们,那没说的。大大小小的事儿,她都放在心坎上哩!”单福奎的妻子蒲泽秀老人接着说到。

      “小曹书记”这是汉滨区流水镇河心村村民对曹晓琳的亲切称呼,在河心村乡亲们的眼里,这位80后的城里干部身上有一种朴实的气息,在村民心里有一种亲切感,这一下子就让乡亲们心里踏实了许多。“我老家也在乡镇上,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儿,扎根群众,才活得充实。”曹晓琳笃定地说。
      初到河心村,为了快速摸清村情,曹晓琳就拉着村两委班子把全村21个组、568户走了个遍,很快就掌握了全村2050名百姓的家庭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找原因,对路子,‘对症下药’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曹晓琳这么认为。可是,事情远远没有她想的这么顺利,仔细研究制定的脱贫计划,到了一些贫困户的家中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我们起初在对一些群众的政策推行中,群众并不是很领情,对于帮扶的好政策常理解为自己应该得到的,提出的附加要求并不在政策范围内,这让我们非常的为难。”曹晓琳说,“当时苦恼了一阵儿,思考过后,发现根本的难题在于一些群众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认识到了这个关键性问题,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她很快反应过来,以文化教育破解思想作风难题,把安康新民风建设在村里推广。她把想法与所在单位汉滨区文化馆进行了沟通,得到了领导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以“诚、孝、俭、勤、和”五字内涵为核心的汉滨区“新民风流动讲习所”在河心村举办了,区文化馆驻村工作队员担任宣讲员,以通俗易懂的事例为河心村百姓们连续开展了多场“安康新民风”主题宣讲,表彰新民风先进个人,树立道德模范带头作用,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一些过去难以沟通的群众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思想慢慢有了改变,工作难点问题迎刃而解。2019年11—12月份“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汉滨区隆重举行,村里80多岁的何永弟老人光荣上榜,也为全村百姓树立了榜样。
      在驻村帮扶期间,曹晓琳也是群众眼里的热心管家,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一有空,她就要上村民家里走一走,家长里短,群众遇到啥事她都记在心里,贫困户陈月兰腿痛,曹晓琳积极联系为她买了止痛膏和消炎药;贫困户单东兴家里想种点洋姜,曹晓琳托人从老家石泉县买了洋姜种子送给他,鼓励他发展种植产业;贫困户陈贤兴因为2017年的外出务工遭遇了矿难,当时年仅27岁的他就失去了双腿,成了残疾人,曹晓琳通过主动联络多方,为这位年轻人争取到了村图书室管理员的公益性岗位。

      “曹书记跟我说的时候,我很感动,但是又害怕自己这啥都不会给人家添麻烦,她就不断地鼓励我,把我带到图书室,手把手教我图书编码、归类、上架。”陈贤兴说。在曹晓琳的细心指导下,陈贤兴如今已经熟悉了图书室管理员的各项工作,最重要的是每月还有一笔收入来解决经济困难。

      除了日常的走访和帮扶,曹晓琳常去村上的学校,利用自己文化工作者所学,为仅有的几个孩子们教授剪纸艺术课程,普及传统民间艺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主动放弃了与亲人春节团聚的难得假期,驻村坚守“抗击疫情”一线,逐户排查,保障村里百姓的健康。在曹晓琳的眼里,村里的群众早已是她割舍不去的亲人。眼下,春天来了,河心村里花朵盛开,疫情也基本得到了控制,企业都开始了复工,站在村支部的楼上,望着这毗邻瀛湖库区的一片大山,曹晓琳心里又开始踌躇起了村里百姓产业发展的大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