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灵山秀水唤来陕西文坛名家

    作者:张静 刘宁 时间:2005-04-27 14:47 来源:汉滨宣传网 字号: 打印

      安康,汇聚秦巴山脉、汉江流水之灵秀,自然、纯朴、宁静。一直以来,享有“西安的后花园”的美誉。4月10日,一支汇集了20多位陕西作家、学者的采风团从省作协出发,奔赴安康这山灵水秀之地,深入采风。他们在考察安康的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为安康打造“绿色旅游”品牌出谋划策。

    文坛名家聚安康

    采风团一行20多位成员,汇集了陕西文坛的诸多名家,包括雷涛、吴克敬、京夫、李星、李国平、晓雷、莫伸、费秉勋、高建群、冯积岐、许如珍、冷梦、子页、王观胜、姚逸仙、胡晓海等知名作家、评论家。出发当日,省作协主席陈忠实和西安日报社社长陈浩为采风团授旗送行,陈忠实为有事不能同行而感到遗憾,特意为采风活动题词:“人文安康、现代安康、绿色安康、前景无量。”
    安康地处陕南,地理位置优越,北有秦岭之峻,南拥巴山之秀,风光天成,景色怡人。为期四天的采风活动中,作家、学者们先后参观了香溪洞、金螺岛,游历了瀛湖、黄杨河等风景胜地,还实地考察了药王庙、金堂寺等人文景观,深入了解安康市的宗教文化与历史。斯情斯景,所见所闻,时时拨动着作家、学者们的心弦,他们文思飞扬,挥毫泼墨,留下了段段佳话、墨宝。省作协党组书记、此次采风团的团长雷涛告诉记者:“这是陕西文学界一次意义重大的盛会,作家需要这样的活动,到大自然中去激发创作灵感。”

    为安康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作家、学者们安康之行还有一个目的———为提高安康市旅游文化城市的知名度,拉动汉滨区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13日,作家、学者们在考察安康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高层次研讨。
    宗教文化是安康人文资源的一大亮点:这里既是禅宗五祖怀让的家乡、近代高僧印光大法师的剃度出家之地、道教南派祖师张伯端的修行之地,也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汉滨区香溪洞、紫阳擂鼓台修炼的传说。作家京夫认为:安康以其秀丽的山水也曾风光了几年,但没有文化作依托,山水的魅力也不过如此。”换而言之,没有文化的山水风光就没有灵魂!那山是枯的,水是死的,活不起来。
    怀让是佛教禅宗五祖之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对怀让大师有过这样的评价:“中国佛教离不开禅宗,谈禅宗离不开南禅,谈南禅离不开南岳,谈南岳离不开怀让,怀让是南禅的祖师……”现已考证其祖籍是安康恒口镇一带,打造“怀让”品牌,对于提高安康的知名度,发展安康的旅游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刚刚从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工作现场归来的评论家李星指出,佛教与中华民族心理紧密相连,金堂寺的遗址又与佛教禅宗五祖之一的怀让相关,在安康发展历史上,多年来忽略了怀让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围绕金堂寺修建怀让?印光纪念馆,打响安康旅游品牌,使其成为一方甚至可以和法门寺、普陀寺相媲美的文化旅游胜地,这是非常明智之举。他建议,前期决策中要多下功夫,修建过程中不要加入太多的商业文化。
    西安市文联副主席、杂文作家商子雍说,如果以成熟旅游市场来衡量,那么安康显然还有诸多不足,因此,还要深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将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整合,以形成更好的核心旅游资源。省作协副主席、作家晓雷则指出:安康的民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在全国范围内就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力,但近些年来,陕南民歌没能得到很好地宣传发扬;安康的文学后劲也是很足的,此前曾涌现出好几位年轻的女作家,这些都是安康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应加以好好把握。
    陕师大教授、评论家畅广元在研讨中提出:安康的整体旅游理念不是非常清晰。在打造安康“绿色旅游”品牌的同时,还应该丰富安康休闲文化的内容,使其成为安康旅游业的亮点之一。建造怀让纪念馆,不仅仅是增加一个看点,也是一次将学习佛教和休闲结合起来的有益尝试。使“怀让”不再是一个死去的文字符号,而是一门文化产业,大可裨益于地方的文明建设,并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给“聪明人”提供的一种“聪明的休闲方式”。
    此外,晓雷、赵熙、王观胜、刑小利、冯积岐等作家、学者也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他们既充分肯定了安康市推动旅游业发展、打造“绿色品牌”,在安康人文历史资源基础上整合旅游资源,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眼光,也指出了在实施进程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以及安康城市建设的弊端。诚如女作家冷梦所言:“安康的交通不是太便利,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条可以直接通往外界的高速公路,这就严重影响了安康的发展。安康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安康在经济发展中不可多得的财富,但要使其真正成为旅游文化城市,推动其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克服其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

    采风期间花絮多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道而来的文坛名家受到了安康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但作家学者们并不摆出“大牌”的谱,每到一处,都会有当地群众向他们索要墨宝,基本上都得到了满足。
    陕南陕北民歌比着唱。到达安康的第一天,当晚作家们举行了联欢会。《延河》副编审姚逸仙应大家的强烈要求,高歌一曲陕北信天游,其浑厚高亢的嗓音和激情投入的“台风”,引得全场一阵欢呼,“再来一个”,场面几近沸腾。陕北民歌陕南唱,陕南的“主人”当然就有些“不乐意”了,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局长吴少华主动“请缨”,登台演唱了一曲陕南民歌,悠扬绵长的陕南小调相比于高亢的陕北民歌则另有一番滋味,陕北、陕南风情的冲撞,点燃了这些作家、学者们“露一手”的激情,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活”。《最后一个匈奴》高建群、采风团团长雷涛也都演唱了自己熟悉的民歌。

    汉水江畔,轻啜新茶,倾听着交会在一起的陕北陕南民歌,这个夜晚分外美丽。

    列车上的紧张一幕。在返程的列车上,采风团成员依然沉浸在安康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大家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几天来的收获和心得。忽然,火车广播中传来急切的声音:“哪位旅客随身携带有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请迅速送至4号车厢,有位旅客心脏病发作了。”闻讯之后,采风团成员、省作协副主席、作家赵熙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交给乘务员用于急救。不一会儿,列车长就带来了消息———原本处于重度昏厥状态的那位旅客含服了“速效救心丸”后,情况已有所缓解,神志也清醒了一些。随后,列车乘务人员在镇安车站将其送下了火车,并联系当地医院进行治疗。听到病人症状缓解又得到及时救治,赵熙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
    面对随团记者的采访,赵熙老师笑言自己只是做了一件平常人都会做的事情。他说,自己平时身体很好,只是夏季天气太热,有时乘公交车去上班遇上人多时,就觉得比较憋闷,因而随身备有这个药以防万一,没想到今天还真派上了用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