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紫阳,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所到之处,无不透射出一股蓬勃朝气,基层党组织变强,党员队伍变优,群众生活变富,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有效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紫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落实责任抓领导
近年来,县委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不动摇,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突出抓班子、变作风、转职能三个重点,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彰显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
县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保证了党建 工作级级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党建工作。
县、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都确定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并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之中,与经济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相挂钩,形成了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书记具体抓、组工干部全力抓的党建工作格局。
突出关键抓班子
县委始终坚持把班子建设放在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位置。在乡村两级班子建设上,按照“着眼发展、选用能人、班子结构合理化”的要求,积极推进乡镇领导班子配套改革,使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到了35.9岁。在村级班子建设上,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把一批高学历、懂经营、带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充实进了村级班子,一批致富能手补充进了村级后备干部库。近两年,全县共选配“能人”村支书、主任75名, 60%以上的村支书、主任达到了高中以上学历,1名成绩突出的村支书被选拔到了乡镇公务员岗位。去年换届后,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的平均年龄从原来的51.5岁下降到了44.1 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达到了78%。
下大气力抓阵地
为了将村级、社区活动场所建成党员活动中心、群众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县上抓住中央扶持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的机遇,采取“财政拿一点、乡镇补一点、村上筹一点、部门帮一点、党费出一点”的办法,筹资800万元,新建村部70个,基本实现了村村有阵地的目标。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列支社区建设专项经费100万元,采取业务延伸部门捐资助建的办法,多方筹资100多万元,新建社区办公场所6处,彻底告别了部分社区无办公场所的历史。
积极探索抓创新
紫阳县积极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在支部的牵头指导和党员的带头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村产业协会和党员带富基地为载体,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自2006年以来,采取党支部领办,党支部介入,党支部提供支持和服务等形式,先后组建“支部+协会型党组织30个,带动成立各类协会经济组织56个,吸收会员近3500人,受益农民达72000多人,带来直接经济收益5亿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两年前净增411元。在党员“能人”示范带动下,创建成立了18个党员带富基地,1500余名党员成了致富带头人,为农民群众致富树立了榜样,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给社区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在借鉴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在社区设立了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社区医疗服务站、社区文化中心,做到了一站式审核、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随着一大批民营企业和“两新”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客观实际,县上按照把企业和“两新”组织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凝聚在党的周围,把党员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把职工凝聚在党员周围的原则,采取部门帮建、党群共建和下派党建指导员的办法,建立企业党组织15个,使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并为5户作用发挥较好的非公企业及“两新”组织党组织给予了表彰奖励。
丰富活动抓载体
全县各级党组织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使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服务人民群众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展。
尤其是在农村党建工作上,始终坚持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有效载体,积极大胆创新。自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三级示范、四个带头”和“百千万”党建示范工程,对党员致富明星、入党积极分子、后备村干部、贫困党员进行了“双向培养”和“双向帮带”,有效实现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的目标。三年来共培养党员致富明星户1000户、致富能手5000名,发展青年农民党员370名,将122名致富能手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
针对农村无职党员先进性发挥不好、群众认可程度不高的问题,大力改革农村党员管理体制,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了“设岗定责”活动。通过自愿报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培训上岗、监督履岗五个环节,为年富力强的农村无职党员分门别类地设置了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等4大类10余种便民岗位,使全6499名无职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机关党组织中认真开展了“三.四”工程活动,激发了机关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热情。
谁持彩炼当空舞,党旗高擎立潮头。紫阳县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激活了党员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党建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县GDP完成2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96 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