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阳县把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与“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乡提升、和谐平安”四大工程相结合,创新载体,凸显特色,形成了领导班子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赢的良好局面。
县级班子:“三加法”——谱写谋事、干事、成事“主旋律”
“教育+承诺”=激发动力。重视教育,激发内动力,建设学习型班子。县级领导干部坚持“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有一篇学习笔记,每季度读一本书,每半年写一篇调研文章,每年为包联乡镇上好一堂党课”。干部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工作需要。通过改进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使广大党员干部看到了存在的差距,找到了奋斗目标,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形成了“自觉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共享学习成果”的良好氛围。推行承诺,强化外动力,建设责任型班子。县级领导干部中实行首问负责、为民服务、勤政廉政等“三项承诺”制度。年初,县处级实职领导干部逐一通过主流媒体公开承诺,年终,由县委委员、人大常委、政协委员组成工作组对每位领导的履诺情况进行评议,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公告评议结果。并通过邀请离退休老干部、群众代表出任监督员的方式,形成强大的外动力,促使县四套班子成员敢管事、会管事、管成事、不出事。
“交流+协作”=凝聚合力。注重交流,强化县委“一个核心”,建设核心型班子。县委建立了“五个一”交流沟通机制,通过书记、县长每周一次沟通,书记与常委每月一次约谈,班长与班子成员每季度一次思想交流,县委全委会每半年听取一次常委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每年一次谈心的“五个一”交流沟通机制,引导班子成员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以交心换真心,用真心赢真情。强调协作,凝聚四套班子合力,建设和谐型班子。坚持实行县委重要会议邀请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参加;重要情况及时与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沟通;重要人事任免广泛征求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意见;重大决策前广泛征求县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意见的“三重一大”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了“人大人不闲、政协政不歇”,“县委出卷、政府答卷、人大监考、政协统分”四驾马车并驾齐驱、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创新+落实”=显现活力。勇出新招,在破难中释放活力,建设创新型班子。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针对干部、党员、群众之间联系不多不够紧密现状,创设“千名干部包抓万亩示范丰产茶园”活动载体,活动中,全县近1000名干部与党员接链,3000余名党员与群众接成“三角链”,形成了干部、党员、群众“双联三互动”的良好氛围。针对农村工作常常只落实到村两委一级,不够深入的问题,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优化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强开猛药,在治疴中彰显活力,建设落实型班子。建立健全重点工程调度、重点工作跟踪、重点情况督查通告、重大过错惩戒处理等四个重点工作落实制度,形成一级看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落实局面。
乡镇班子:“三个一”——唱响亲民、为民、富民“惠民歌”
一卡承诺,打造乡镇党员干部为民新形象。在乡镇机关开展了“六不让”党员承诺活动,每人“一牌一卡”,实行签名承诺、挂牌承诺、真心承诺,努力做到: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来办事的同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工作上的差错在我这里产生;不让影响团结的言行在我身上出现;不让机关形象在我这里受到损害;不让违规违纪的问题在我身上发生。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按照“六不让”要求,将承诺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增强干部改进作风的自觉性。农村和社区基层党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专长,每年向群众承诺办一至两件实事,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年终评诺,在党务公开栏内公示,收到了党员赞成、群众拥护、党组织满意的效果。
一册在手,构建乡镇党员干部亲民新关系。建立“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县委组织部统一印制了“双联”工作手册,要求党员干部对群众进行“思想引导、政策宣传、生活帮扶、技术支持、民情畅通”五位一体的创业帮扶服务。一是“零距离”深入基层。县乡党员干部干部定期到包联乡镇、村组、企业、贫困户蹲点调研、访贤问计、体察民情。二是“零距离”帮助群众。实施每周二双联访谈日制度。在访谈日,乡镇干部一律进村入户,听农家言、解农家难、帮农家富。使一些群众最急、最盼、最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全县近2000余名干部与党员接链,5000余名党员与万名群众接链,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带动了群众创业致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一线战略,落实乡镇党员干部富民新举措。一是责任在一线落实。县四套班子领导挂钩乡镇,督促、帮助乡镇党员干部将工作主战场放在村组,并将乡镇领导在村小组开展工作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把县直单位包点干部、乡镇机关干部“推”向村小组。每名党员分别联系一个富裕户和一个贫困户,深入了农村一线进行帮扶。二是重点工程一线管理、一线监督。将县委、县政府布置的重要工作、交办事项,全过程进行催办、督办、查办。不断完善“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制度。三是矛盾在村组一线排解。设立村级维稳调处中心,以“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基础、抓基层、抓主要领导、主要领导抓”的“七抓”工作机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基层党组织:“三机制”——共奏有为、有位、有成“和谐曲”
建立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制定了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建立了“两推三公示”制度,即: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测评推荐、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转正三个阶段进行公示,保证了党员质量。在发挥党员作用方面,推行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根据农村无职党员的特长、年龄等情况,设置发挥作用具体岗位,明确目标和职责,采取挂牌明示和考核结果上墙的方法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党员组织生活制度》,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建立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机制。县委制定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村“两委”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村级干部行为准则》等规范性文件,建立起寓任、备、离于一体,选、育、管相结合,绩、奖、惩相统一的“六位一体”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制度,实现了村干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县财政每年拨专款用于发放村干部的工资补贴;对连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的村干部享受离任补贴;实行农村干部定期体检制度,每年组织农村基层干部进行体检;制定实施了村干部三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实行定学历标准强制学、定岗位责任督促学、定教育经费推动学的“三定三学”教育培训制度,抓好村干部的任职资格、学历教育、专业素质培训。
建立“典型带动”工作机制。制定了《培养树立基层党组织建设先进典型的工作方案》,实施了选好样板抓培树、宣传典型树精神、推广典型促全局的“典型带动”战略。在农村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百名领导包抓百个党建示范村、千名干部包抓万亩丰产示范茶园、万名党员包帮万户困难群众”的“百千万”党建示范工程;实施了利用三年时间建设10个经济强村、100个产业结构调整特色村、1000名农村党员致富能手的“十百千”致富工程;培树了金石村党支部、七里村党支部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学有样板、赶有目标、处处有亮点的基层党建新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