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汉阴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两个重点,大力加强县乡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方式,全面提升了基层党建组织工作整体水平,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
完善新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整体活力。该县始终把完善制度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坚持正确导向、打造一流团队作为干部工作的突破口,先后出台了《汉阴县全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投票表决暂行办法》、《汉阴县选派科级后备干部一线锻炼暂行办法》、《汉阴县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有力促进了干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破冰而出的机制,推进了干部工作创新,激发干部队伍活力。采取“上培下派”的方式,将100名优秀后备干部分期分批选派到创卫、信访、经济综合部门和乡镇一线进行锻炼,为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了新途径。积极搭建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的创业舞台和干事平台,组建党建工作指导组、主导产业督查组、重点项目推进组、国企改革帮抓组、信访维稳督导组、创卫工作督察组、高速公路拆迁组等临时性机构,全县79名转任非领导职务的科级干部成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县乡两级领导班子推动突破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创业干事的热情进一步激发。
探索新载体,提升党建工作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工作载体,加强工作创新,增强党建工作贴近和服务突破发展的实效性。总结完善农村“双五好”、机关“双创”和“四级承诺”工作经验,在11个乡镇、34个村、1个社区和2个非公党组织推行“一线两翼”党建示范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工作典型,初步形成了农村和机关、社区和非公、川道和两山相互配套、互为补充、各具特色的党建工作示范带。
在全市率先开展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党的建设工作和县乡党委书记向全委会专项述职评议活动,组织4名党委书记就履行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情况向县委全委会进行述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意识,为构建科学完整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探索了新的途径。研究出台《汉阴县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管理办法》,由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任职满10年以上的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全年共为607名离职村干部发放补贴36.2万元,稳定了离任村干部队伍,激发了现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向全国印发了《汉阴县离职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管理办法》,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反响。
着眼新提高,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组工干部争做解放思想的表率,争当“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典范。创办“组工论坛”,大力推行机关党员见习支部书记制度,培养组工干部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即席演讲能力。通过教方法、让干部提笔能写,搭平台、让干部登台能讲,拓视野、让干部遇事能干,着力提升组工干部能力。不断深化股室联村、干部联系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定”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所联村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树立了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
推动新发展,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党建工作迸发出的强大活力,转化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有效促进了汉阴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2008年,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一大批规模以上企业落户月河工业园区,“新型西部页岩建材基地”蓝图基本绘就。三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蚕桑、茶叶、林果、魔芋有了新的突破。年初确定的26个重点实事项目进展顺利,“十天”高速,汉双、平酒通乡公路全面启动。“创卫”、“创园”、“创平安汉阴”和“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创建顺利通过验收。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廉租房建设、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通过评审。社会稳定、文化、体育、双拥、广播等事业齐头并进。全年实现生产总值实现19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亿元,增长52.5%;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2930元,净增6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8元,净增2027元。新修通村水泥路252公里,通乡油路81公里,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