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代表两会畅谈:不让老百姓当生态贫民 四项措施保增长扩内需 进一步改善农民看病难

    作者:屈善施 璩勇 时间:2009-03-12 14:42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3月4日开始,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陆续在北京召开,两会商讨国是,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安康人也十分关心安康在两会上发出的声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参加陕西代表团讨论时,与全国人大代表、安康市委书记刘建明握手(宋红梅 摄)


    全国人大代表陈分新(左)与我省另两名村支书代表就三农问题进行讨论

    不让老百姓当生态贫民

    人大代表、安康市委书记刘建明在两会上呼吁:确保水源洁净的同时,也要确保水源区百姓的切身利益,建立与生态环境成本相适应的补偿机制,不能让老百姓当生态贫民。
    “安康为了确保一江清水进北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并且现在还在付出着。”刘建明介绍,为了做好环境保护和水体保护工作,近几年安康累计投入了环境治理资金6800多万元,关闭了37家企业,付出巨大代价进行退耕还林,严重影响了水源地百姓的经济收入。刘建明说:“国家应该对安康进行补偿,核算供水成本,依据水资源的供应量和水质确定补偿标准,明码标价,多供多补,优质优价。让水源区老百姓通过提供好的水资源产品获得合理的收益。”他提出,要赋予水资源商品属性,水资源保护应由单纯的公益性向市场性与公益性相结合转变,只有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让水源地老百姓在有所付出的同时也有所回报,才能真正建立起汉江水源区保护的长效机制。
    人大代表、旬阳王院村支部书记陈分新也提出,搞好丹江口水库及上游水土保持,对确保一江清水送京津、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他说,汉江两岸坡面的绿化整治,每亩约需资金1000元,而目前国家每亩只给投入240元,其余费用需地方各级财政筹措,汉江流域的28个县,大多是贫困县,地方财政无力配套,他建议国家加大投入。

    扩大内需信心充足

    在两会上,有记者就扩大内需问题向代表提问。安康市委书记刘建明表示,陕南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发展空间较大。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有8条400多公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西康铁路复线年底也将开工,还有安康机场迁建、大型水电站建设等,这些项目投资将达300多亿元,对扩大内需,拉动安康经济发展会起到积极作用。其次,结合陕南山清水秀的自然条件和独特资源,积极发展如富硒食品、新型材料工业、秦巴山区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以此拉动安康经济增长。第三,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如继续实施林权制度改革,改变 “大林业、小产业、低收入”的状况,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第四,紧抓劳务经济,拉动消费。

    农民期待改变看病条件

    陈分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贫困山区,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仍然需要政府关注。他说,这几年,旬阳通过实施新型合作医疗,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山区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少农民小病拖、大病扛,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农民一是希望加大对县乡镇医疗机构的基础性投资,改善农民看病条件;二是希望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科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去,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扩大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他还谈到要解决好贫困山区中小学生的生活用房等问题。陈分新说,在陕南农村,这些都是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wang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