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正文内容
石泉持续深化完善“五位一体”稳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
索引号 | 719776475-GK-2020-2120421 | 发布日期 | 2020-06-03 08:53 |
来源 | 石泉县 | ||
内容概述 | 石泉持续深化完善“五位一体”稳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 |
陕西省石泉县地处陕西南部,是国家秦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1个镇、161个村(社区),其中有扶贫任务的村150个(建档立卡村74个、深度贫困村5个),总人口18.2万,其中贫困人口14199户38750人。2019年底12953户36673人贫困人口摘下了“穷帽子”,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5.83%下降到2019年底的1.37%,群众认可度达98.89%,剩余贫困人口1246户2077人。
石泉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指示精神和来陕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坚持系统思考、科学谋划、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重点突破,持续深化完善“志智‘双扶’+增收‘三有’+兜底保障+监测预警+责任体系”五位一体稳定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通过增动力、抓增收、防风险、强保障、促落实,不断激发群众发展动力,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强化惠农政策保障,有效化解意外风险,加大后续帮扶力度,细化工作责任落实,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和机制保障。主要做法是:
坚持志智双扶,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增强群众内生动力,抓好自我发展是关键。石泉县坚持以“育治带导”四字方针为主导,以新民风建设“六进六治六立”工程为抓手,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定期开展评先表彰、道德评议、志智双扶宣讲和文艺宣传等活动,2020年以来,持续开展评树典型活动,共评选石泉十佳先进典型100人,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脱贫致富标兵400余人;持续开展“家风家训进万家”活动,推广传承好家风家训234条;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组织群众开展庭院绿化6000余场次,简办红、白事289起,开展道德评议183场,评议出正面典型587人、负面典型95人,重点弘扬社会“正能量”,抨击社会“假恶丑”,依靠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在全县营造了“我勤劳、我致富、我诚信、我光荣”的浓厚氛围。
二是巩固脱贫成果,强化群众技能武装,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是根本。按照“全员登记、全员组织、全员实训、全员服务”的原则,利用“农技推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培训平台,对全部贫困劳动力实施分类、分地、分时全覆盖免费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技能,增强脱贫致富本领。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165人,颁发认定证书828人。2020年1-5月,集中开展室内农技推广和网络直播视频培训214场次,万余人次参加培训学习。组织劳动力技能培训38期1224人次,创业培训4期229人,兑现培训补贴53.17万元。
实施增收“三有”,持续稳定增加收入
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就业增收是支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贫困人口,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帮助他们实现就地脱贫”要求,石泉县将产业脱贫作为稳增收、稳脱贫、防返贫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来抓,全面推行了“三有四扶五带动”产业扶贫模式,按照“全域旅游抓龙头、北桑南茶川道菜、特色种养保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制定了《石泉县产业精准脱贫三年行动方案》,配套建立了《蚕桑、蔬菜、魔芋、茶叶、中药材产业建设奖补办法》《稳定脱贫产业就业“三有三稳三增”奖补办法》《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三年行动方案》,不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目前,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8亿元,注入150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通过采取“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吸纳11647户贫困户持股入社,带动群众发展蚕桑、蔬菜、魔芋、茶叶、畜牧养殖等小规模、大群体劳动密集型产业,构建起长中短产业相结合、贫困群众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务工收入。通过实施县外有组织输出就业一批、鼓励县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和扶持创业带动一批的“四个一批”工程,2020年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3909人,自主创业251人,贫困劳动力就业率达71.63%,人均收入24361元。
落实兜底保障,持续优化公共服务
巩固脱贫成果,惠民政策兜底是底线。为减轻群众发展负担,确保贫困户轻装上阵,全力抓好发展,石泉县用好用足各项惠民政策,强化优化公共服务,确保实现“幼有所教、学有所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困有所帮”的目标。通过构建教育扶贫多元扶持和资助政策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享受政策红利。截至目前,已精准发放2020年春季学期学前至高中阶段各类资助补贴7392人、448.725万元;共为全县集中供养农村特困人员1594人、分散供养1135人发放资金592.2万元, 2675户5504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资金1220.19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132人136.6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19人次33.9万元,下拨临时救助储备金40万元;累计救治健康扶贫对象2511人次,为2078名贫困户报销各类费用907.52万元。兜底保障政策的落实,让组织关怀和社会关爱成为常态,有效降低了脱贫攻坚中存在的返贫风险。
强化监测预警,持续防范返贫风险
巩固脱贫成果,排查监测预警是前提,落实帮扶措施是保障。为及时发现已脱贫对象出现的返贫风险和非贫困对象出现的致贫风险,石泉县科学制定出台《石泉县返贫监测认定和帮扶办法》,重点围绕“重大疾病、自然灾害、意外变故、产业失败、就业不稳、其他情形”等六种致贫原因和监测情形,按照“一月一精准排查、一月一精准评估、一月一精准认定”“三精准”的监测要求,对全县所有农户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和认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评估认定客观公正。同时按照“一户一套精准措施、一户一人精准包抓、一户一验收精准销号”“三个一”的帮扶工作要求,强化干部包抓责任,跟踪落实帮扶措施,精准做好台账管理,对返贫风险户逐户逐人施策,精准帮扶到位,注入发展动力,做到排查、监测、评估、认定、帮扶、考核一体推进。重点针对脱贫摘帽退出“576”标准和“三率一度”等重要指标,联镇县级领导每月深入镇村召开研判座谈会,督导组和驻村工作队联合开展研判,精准掌握问题风险点,扎实推动工作整改及整体工作进程。自全县开启动态监测防返贫制度以来,对全县系统内已脱贫的8509户27862人和所有非贫困对象进行分类梳理,截至目前,排查出存在有返贫和致贫风险的户674户1905人,有因病存在返贫风险的154户513人,均采取了针对性的扶贫保障措施。
夯实主体责任,持续传导工作压力
巩固脱贫成果,强化组织保障是核心,落实工作责任是重点。石泉县通过党员干部开展“三下”活动,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推行“三五三”(坚持“三个导向”:坚持民意、问题、目标导向,把握工作中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薄弱点、风险点,做到“三个亲自”:亲自谋划、亲自抓办、亲自验收把关)工作法,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党组会)每月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工作难题,全体县级领导、各镇和县级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全县150个村(社区)脱贫攻坚总队长,一村派驻一支工作队具体抓落实的要求,配套建立“77765”责任落实保障机制(即:从严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镇村户“七大责任”、镇党政一把手“七个亲自”工作要求、强化纪律保障“七个严禁”刚性约束、驻村帮扶“六个一”工作机制和驻村帮扶工作不力“五个一律”责任追究办法),夯实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同步实行脱贫攻坚工作单项考核办法、落实责任连带追究机制等,倒逼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抓好落实、全体干部同频共振共同抓好工作任务完成。目前,在县级领导的带头示范下,全县选派的1160名驻村工作队员正奋力冲刺攻关,全面完善提升工作,确保给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合格答卷。
石泉县“五位一体”稳脱贫防返贫长效机制的探索建立、深化推行,充分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夯实打牢了群众增收基础,切实强化了惠农政策落实,及时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有效防范了返贫致贫风险,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公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人心齐 泰山移——紫阳县“百企帮百村”助力精准脱贫侧记[ 05-27 ]
下一篇:党建就是“绣花针”[ 0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