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统计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康服务业发展提速

——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看安康服务业发展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0-2132626 发布日期 2020-07-07 08:24
来源 市统计局
内容概述 本文利用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以下简称“四经普”)及相关统计数据,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字体: 分享: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就业、满足人民消费需求的主渠道,是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有效缓解资源短缺的内在要求,也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全市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推进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利用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以下简称“四经普”)及相关统计数据,对全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一、服务业的内涵、发展演变及意义
  (一)服务业含义
  服务业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即国际通行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共涉及15个行业门类,47个行业大类。从消费角度分为生产消费服务业和生活消费服务业,按技术含量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二)服务业发展、演变特点
  服务业的发展和演变有其自身特点和规律,在不同的政治经济环境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变化特征。服务业发展第一阶段:处于从属地位,以传统服务行业为主,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地位十分低下,基本不被重视。服务业发展第二阶段:服务业与工业并驾齐驱阶段,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共同推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服务业发展第三阶段:服务业处于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不断涌现并壮大。

  二、安康服务业发展现况及亮点
  十三五以来,安康坚持走“发展为实、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的循环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产服务业发展向好,美丽富裕新安康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服务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总量持续扩张。四经普资料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450.93亿元,较2013年增加228.76 亿元,人均服务业增加值达1.69万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2.3%,较2013年提升5.2个百分点;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25.32万人,较2013年末增长40.5%;2018年末三次产业中服务业投资占比达67%。

  (二)行业覆盖面扩大,单位数快速增长,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把市场主体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四经普资料显示:2018年末,全市服务业单位涉及门类14个(缺国际组织),行业大类45个(缺管道运输和国际组织),较2013年末增加6个,行业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法人单位20797个,较2013年末增加11268个,增长118.2%;服务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13114个,较2008年末增加10055个,增长328.7%;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23363个,较2013年末增加11232个,增长92.6%;服务业个体经营户82065个,较2013年末增加20377个,增长33.0%。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经普与三经普单位数对比

四经普

三经普

 

单位数(个)

比重(%)

单位数(个)

比重(%)

 

一、法人单位

26111

100

11157

100

 

第二产业

5314

20.4

1632

14.6

 

第三产业

20797

79.6

9529

85.4

 

企业法人单位

13114

-

3059

-

 

二、产业活动单位

28803

100

13803

100

 

第二产业

5440

18.9

1672

12.1

 

第三产业

23363

81.1

12131

87.9

 

三、个体经营户

87051

100

64695

100

 

第二产业

4986

5.7

3007

4.6

 

第三产业

82065

94.3

61688

95.4

 

  (三)从业人员快速增长,服务业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四经普资料显示:2018年末,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25.32万人,较2013年末增加7.30万人,增长40.4%。从行业门类看,从业人员呈十三增一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5个行业从业人员增长迅猛,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437.3%、295.7%、98.3%、98.1%和85.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66.8%、62.5%、49.6%和45.7%;金融业从业人员下降94.8%;其余4个行业从业人员保持平稳增长。

  (四)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实力明显增强。四经普资料显示:2018年,全市三产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1451.91亿元,较2013年增长222.6%,户均资产1107万元;实现营业务收入575.69 亿元,户均439万元。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亿元)

四经普

三经普

合 计

1451.91

450.07

批发和零售业

186.31

97.7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1.48

17.61

住宿和餐饮业

45.31

17.8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0.55

23.92

金融业

-

-

房地产业

694.46

230.2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30.93

27.80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2.15

8.3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9.59

13.21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0.17

1.74

教育

11.55

6.12

卫生和社会工作

6.40

0.63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3.01

4.7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五)新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注入动力。随着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全市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四经普资料显示:2018年末,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953个,从业人员19316人,分别较2013年增长865.0%和471.8%,资产总计330.93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1090.4%,实现营业收入31.53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665.3%;全市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487个,从业人员4665人,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958.7%和65%,资产总计30.55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27.7%,实现营业收入20.71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33.3%。
  (六)部分行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是房地业快速发展,成为服务业增长的一大亮点。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投资不动产保值增值理念不断加强,刺激房地产开发业持续快速增长。四经普资料显示:2018年末,全市共有房地产企业法人单位618个,单位从业人员11607人,资产总计694.46亿元,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148.2%、 97.3%和201.9%。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22个,从业人员5494人,资产总计679.74亿元,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58.6%、52.5%和246.4%。二是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消费结构明显升级。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27亿元,较2013年增加216.4亿元,增长105.6%,年末批零住餐企业法人单位6174个,从业人员53785个,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266.4%和57.7%。汽车消费和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成为消费热点,零售业中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类企业法人单位375个,资产总计22.77亿元,分别较2013年末增长160.4和96.1%。网络零售异军突起,2018年末,无店铺零售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分别是2013的298倍和403.3倍,全年营业收入是2013年的1740倍。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但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总量偏低、水平不高、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四经普资料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450.93亿元,占GDP42.3%,低于全省3.2个百分点。2018年,全市GDP增速全省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九,增速近年来呈下滑态势,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服务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服务业贡献弱。全市服务业内部结构虽发生上述可喜变化,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统行业比重依然较高。2018年末,全市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2.5%,传统服务业开放程度较低,核心竞争力不强,专业人才短缺、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特点,导致传统服务业发展水平难以提高,从而制约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二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虽有较快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占比低,行业贡献弱,带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018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2.5%。三是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分别占6.2%和1.5%,这些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社会组织化程度均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服务业产业孵化不足、行业零散度过高,不利于服务业发展。我市服务业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偏小,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更少,尚未形成集群发展态势。2018年末,全市批零住餐企业法人单位6174个,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法人单位904个,占比14.6%,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法人单位42个,占比4.6%;其它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和批零住餐)6322个,达规模企业法人单位320个,占比5.1%,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户,占1.3%。

  四、建议
  (一)优化服务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咨询、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引导发展广告、策划、调查、就业和劳务中介、经纪代理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商务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 二是优化现代服务业企业组织结构。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 培育形成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公司和大集团, 促进现代服务企业联合重组, 实行网络化、品牌化经营; 同时,鼓励经营方式灵活、服务品种多样、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
  (二)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契机,助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大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服务业效率和服务质量。我市道路运输、批零、住餐等传统服务业仍占有相当高的比例,要充分利用现代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业的力量,为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其服务方式更先进、服务内容更丰富、服务质量更优质,从整体上提升传统服务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大力提升企业规模水平,向规模要效益。作为面广、行业众多的服务业企业,其在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我市服务业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名牌产品企业少,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地方政府要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一些行业体制性、政策性、管理性障碍,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另一方面,鼓励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适新应变,内提质量外扩市场,引导其逐步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打响品牌,不断增强竞争力;其次是助力企业加快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要广开渠道, 延揽各方面人才, 尤其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引进熟悉现代服务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人才,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注:分行业数据中不包含农林牧渔,金属制品中、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相关数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