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7月的汉滨区天蓝、水清、山绿。


退耕还林 山当田种林当园管
7月1日下午,汉滨区,雨。恒口镇恒大村贫困户吴应贵急忙将晒在地上的黄花菜搬运到遮雨棚下。
“我在村里合作社打工两年多了,这份工作比之前出去打工稳定多了,工资也高,并且就在家附近,没啥务工成本,去年成功脱贫。”吴应贵用搭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擦汗,眼睛里流露出满满的幸福。
恒口镇恒大村党支部书记喻长强介绍,该村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后,成立汉滨区强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拐枣1500亩、黄花菜300亩、魔芋200亩,带动全村396户用土地入股分红。

双龙镇谢坪村的谢贤丙,以前在西安一家国有旅游公司工作。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后,他回乡创业,在本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高山有机茶和林下魔芋,创建新农高现代林业园区,带领62户贫困户、115人脱贫致富。
吉河镇龙潭村,周国彬正在酿酒厂里指导工人们干活,确保每道工序做到实处,酿出最好的拐枣酒。周国彬介绍:“2017年我将村里600亩退耕还林地流转,种上拐枣树。村民们一方面得到了土地租金,一方面还在园区务工增加收入。2019年我成立安康静宾酒业有限公司,生产拐枣酒,吸纳更多村民就近就业。”
汉滨区林业局局长杨佑金介绍,从2014年至今,全区退耕还林达35.952万亩,2.28万户贫困户受益,户均增收4338元,将退耕还林这一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建成了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和乡村振兴工程,实现了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民生产业不断强大,脱贫攻坚成效卓著。
生态护林员 保障群众稳定增收
“在林子里不要用火,免得发生火灾!”这是汉滨区双龙镇新华社区贫困户陈兴胜当上生态护林员后最常说的一句话。
“我上有老下有小,以前一直没有出门务工,就在家附近种几亩玉米,一年下来赚不了什么钱,后来被识别为贫困户。2018年得知镇上选聘生态护林员,我就立即申请,然后经过镇村张榜公示后成功当选,每个月多了600元的固定收入。”陈兴胜说。
当上生态护林员就得承担起这份责任。陈兴胜管护580亩林地,几乎每天他都会去山上巡护,看看有没有人乱砍滥伐,清明节前几天,他会提醒村民上坟后记得扑灭火种,过年前则提醒村民不要随处燃放烟花。

杨佑金介绍,在选聘生态护林员工作上,汉滨区严格按照程序,以在册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选聘(续聘)对象,建立健全县建、镇聘、站管、村用的生态护林员制度。
在生态护林员管理上,汉滨区严格实行多重考核和动态管理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汉滨区林业局成立2个生态护林员大排查小组,深入镇办入户逐人排查督促整改等,确保生态护林员管理精准有效。
“当上护林员一方面赚到钱心里开心,一方面保护了生态环境,也觉得很自豪。这两年,山上生态环境变好,村民们生态保护意识强,山上没人给野生动物下套子。现在野黄羊见了人,一点都不怕!”陈兴胜说。
“三包一带” 激发产业扶贫活力
7月2日,记者来到大河镇大坪社区天麻种植基地。
大坪社区居委会主任唐继长告诉记者,2019年9月,该社区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485户村民全部入股。
唐继长介绍,按照资源永续利用、产业永续发展的规划,社区每年种植1000亩天麻,合作社用年收入的60%进行分红,40%用作合作社再发展资金。除入股分红外,村民们每年在园区务工还可获得劳务工资。
位于双龙镇新华社区的安康陕茗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5月,目前公司有茶叶繁育基地50亩,茶园种植面积400亩,油茶种植面积1200亩,建设茶叶加工厂房2600平方米。
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罗先应告诉记者,安康陕茗茶叶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及分户种植,与农户签订订单协议。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发展双龙镇240户贫困户种植300亩茶叶、500亩油茶,实现年产值350万元,户均增收1.46万元。
杨佑金介绍,汉滨区按照精心谋划、精细组织、精准落实的“三精”工作法,推行政府包抓、企业包建、合作社包联、园区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的“三包一带联户退耕”工作机制。贫困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得到租金、基地就业得到薪金、资金扶持得到股金、订单生产得到定金,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汉滨区围绕“北山核桃、南山茶叶”的产业发展布局,建成富硒茶、核桃、木本油料等林产基地128万亩,建成万亩基地镇17个、强村大户526个,林业综合产值达40.34亿元,农民林业生产人均年收入达3852元,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7.0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汉滨:打出扶贫资产管理“组合拳”[ 07-28 ]
下一篇:汉滨区五项措施狠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07-30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