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林业局、富硒产业办、供销社、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安康市五大特色产业“两品一标”五优十佳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以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两品一标”建设为抓手,聚焦生猪、茶叶、魔芋、核桃、渔业五大产业,在促发展、提质量、创品牌、增效益上下功夫,实施“五优十佳”工程,到2024年,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数量大幅提升,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数量年均增长10%以上,五大产业全部创建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五大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体系成功构建,品牌知名度、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持续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畅销一批五大产业拳头农产品。
《方案》紧扣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提出六条重点任务和扶持政策。一是优种——保护一批优质特色产品品种资源。深入普查收集、抢救挖掘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五大产业农产品品种资源,加大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培育、提纯复壮、扩繁制种、市场化开发利用力度,保持提升“两品一标”农产品的优良品质特性。到2024年,五大产业建设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保护区,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对地理标志农产品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优先申报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二是优产——创建一批优质绿色原料生产基地。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进园区、基地行动,创建一批高标准绿色农产品基地。力争到2024年3个以上基地进入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期。对成功创建为全国绿色食品或有机农产品基地县区在农业产业项目上予以支持资金不少于50万元。三是优品——认定一批优质“两品一标”农产品。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申报绿色食品,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出口企业发展绿色食品。压茬推进五大产业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确保取得实质性成效。紧紧围绕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品牌建设,积极实施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推出一批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的产品。到2024年,全市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达22个以上,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总数达到120个以上。五大产业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中绿华夏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分别给予3万元检测认证等费用补助。四优企——培育一批优质绿色食品生产龙头企业。引导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逐步调整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进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最终向绿色食品方向转化,产品达到绿色食品质量标准要求。到2024年,培育“两品一标”企业100家以上。市上每年从五大产业绿色认证企业中评选“绿色食品企业10强”,优先给予农业项目支持。五是优销——搭建一批优质“两品一标”产品营销平台。创新产销对接方式,鼓励大型“两品一标”认证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拍卖、电子结算、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流通方式推广运用。支持“两品一标”认证企业与大型商场、超市或农贸市场直接对接,建立“两品一标”产品专卖店、专柜、专区。组织认证企业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推介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单位参加相关专业展会。对参加“两品一标”相关展销会企业和产品给予展位费补助。六是十佳——创靓十佳“两品一标”驰名品牌。大力推进五大产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深入挖掘五大产业品牌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大力宣传推介安康农业品牌文化。对认证的“两品一标”农业品牌实行动态管理,构建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切实保护安康“两品一标”农业品牌良好形象。市上每年评选“两品一标”十佳名品。
《方案》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将“两品一标”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品牌建设整体工作进行谋划和推进,落实工作责任,实行目标考核,强化奖惩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加以组织实施和稳步推进。要加大政策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获得“两品一标”认证登记的产品纳入地方财政补贴和奖励范围尽可能把“两品一标”纳入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性投资项目建设重点。要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两品一标”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同和支持,进一步激发推动“五优十佳”工程建设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农业品牌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