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恢复汉江帆船码头,兴建汉江帆船博物馆的建议 | ||||||
编号 | 98 | 办理部门 | 市交通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 | ||
签发人 | 江家安 | 签发日期 | 2020-08-27 11:30 | 发布日期 | 2020-09-02 09:30 | 类别 | B |
正文 |
安康经济发展的定位是以青山绿水为依托,借助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大力兴建绿色富硒产业、重点发展发展旅游经济。 安康的历史文化古迹名胜相对关中各县市比较薄弱,但是一条汉江贯穿全市六个县区,形成了安康独有的汉水文化。汉江是安康的母亲河,很多安康特色的历史文化都与汉江有关,但是汉江上能代表安康特色文化元素却是很少,安康的汉江特色文化有待更加深入的挖掘和展示。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汉江帆船,穿梭的渔船、繁忙的码头场景,在这1500多公里的汉江沿线基本上绝迹,而这却是我们安康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特色文化元素。特色需要我们打造,文化需要后人传承。由于旬阳水电站的建成必将使上游至汉滨一线水面成湖形成鱼游浅底、碧波荡漾的景观,而湖面无船则使整个汉江失去灵性。 历史上汉江的船只来往频繁而忙碌,船只造型风格各种各样,大小不一,有摆渡船、货运船、客运船、打渔船和竞技比赛的龙舟等等,由于功能各异其制作时选用的木料和工艺也各不相同,而且制作这类船只的老工匠也已是凤毛麟角,这些都属于安康地方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我们抢救式的挖掘。因此,建造一批这些船只,恢复汉江码头繁荣景象,一方面是在抢救安康汉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是为整个汉江流域建造了一所汉江船只博物馆,更是安康旅游的一大特色景观。 为此我建议:由旅游部门或航运部门补贴,恢复建造一批帆船,准许在河边码头经营游乐观光、歌舞演艺、零星商铺等相关商业文化经营活动,使其既成为商业活动也形成文化传承的载体,更形成了安康特有的汉江文化景观,乃至具有安康特色的文化名片。 |
||||||
回复 |
章长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汉江帆船码头,兴建汉江帆船博物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汉江安康境内干流长度340公里,丰沛的水量和众多的支流为航运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汉江航运历史有3000多年,是沟通陕、鄂、豫的重要水运通道。目前汉江航道已列入国家高等级航道网,安康以下至白河下卡子规划为四级航道通行500吨级船舶。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汉江主通道建设,市交通部门积极争取部省支持,近年来先后实施了安康至白河航运建设工程、安康至洋县航运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安康航道条件,同时汉江复航建设积极推进,目前已陆续启动实施白河(夹河)、蜀河、旬阳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为把安康建设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通江达海唯一水上运输通道夯实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安康船舶拥有量和水路客货运量均占全省的85%以上。在积极推进汉江航运发展的同时,交通部门高度重视汉江航运文化建设,2015年4月,中国汉江首个航运博物馆在旬阳县老城开馆,馆藏千件航运实物、船舶模型、影像和文献资料等,展厅由汉水汉韵、利涉大川、文武辉映、扬帆未来等四大部分组成,生动地展示汉江悠久的航运文明和厚重的历史故事。 您提出的关于恢复汉江帆船码头,兴建汉江帆船博物馆的建议对弘扬汉水文化,促进安康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航运政策性限制(《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禁止新建、改建总长5米以上的木质船舶从事内河运输),帆船只能固定停靠,我们将配合旅游部门,在安康旬阳库区码头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您的建议,与旅游规划衔接,力争部省支持,建设独立的帆船码头。同时欢迎社会力量投资,我们将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 感谢您对我市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愿我们继续加强沟通与联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汉江航运发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