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安康市职高教育普及的困难及解决路径 | ||||||
编号 | 213 | 办理部门 | 市教体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邹成燕 | 签发日期 | 2020-08-18 09:50 | 发布日期 | 2020-08-21 11:20 | 类别 | A |
正文 |
安康市地处陕南贫困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农业不发达,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巨大。近几年,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旨在通过人才储备,加快安康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但是,职业教育发展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推进缓慢。 一、家长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家长都认为,普通高中文凭与职业高中文凭之间,差距很大,职业高中生很难有好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大学毕业,起码能坐办公室,但是职中毕业的学生,往往做的是“苦力活”,薪资待遇更是有差别。 二、职业学校发展不如人意,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不能很好结合,职校学生就业渠道不宽。 三、职校办学水平层次不齐,民办职校数量多、质量差,损害学生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给职业教育推广带来了负面影响。公办职校教育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几点建议: 一、加快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老师的待遇,掌握技术老师,职业学校最招得来、留得住。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高低是让家长学生放心的重点,应该给职业教育分配足够的教育资源、专业设备,提供优秀的师资力量,才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水平,这样,学生在职业学校才不仅可以享受到与普通高中同等文化知识教育,还可以享受专业的技能教育,学习成绩好愿意继续读大学的也有机会考上大学,想直接工作的学生也有合格的手艺。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巨大优势。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职业学校名声急需提高,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职业学校不是混混的“收容所”,同样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有力平台,严格教育教学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 二、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把职业教育纳入省市财政预算,加大统筹力度,完善职教中心的硬件设施,引进掌握技术的专门人才作为教师,而不仅仅是使用一些没有实践操作经验的转岗教师。更新职业学校实验设备、实践操作设施。让职业学校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让他们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三、市区、县政府应该做好协调,做职校和企业之间的“红娘”,既可以解决企业的技术工人荒,又可以提升职校学生的就业率,两全其美。职校学生入学就可以签订就业意向书,企业明确提出来要求,可以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向上。 四、在新安康门户区建设规划中,统筹规划建设一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整合全市优质资源,打造安康职业教育的品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 这样多管齐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职业高中教育蓬勃发展,为产业升级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助力我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
||||||
回复 |
您提出的“安康市职高教育普及的困难及解决路径”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职业教育管理问题 我市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组织全市职业学校教师参加国省培训,仅2019年就有101人(占全市教师五分之一)参加陕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项目”,涵盖“双师型”教师培训、卓越校长、跟岗访学、企业实践等17个项目。二是自2017年起,每年派遣10-20名中高职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到常州市对口学校挂职锻炼和实习见习,累计选派50名干部教师到常州市职业学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岗学习。三是《安康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经2020年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方案”提出:从2020年起,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公办职业学校可在编制20%内自主聘用专业教师,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自主聘任和兼职兼薪机制,推动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在职业教育管理上:市政府将要出台的《安康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完善中高一体、市县联动、育训结合、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就业导向明显的类型教育发展格局。并制定了15条改革措施:健全职业教育体制,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引领作用,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建立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加快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加强职业教育督导评价,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等。 二、关于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问题 我市大力组织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积极争取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产教融合项目,赢得了省教育厅对安康职业教育项目安排上的重点倾斜,安排项目资金占比接近全省20%,极大改善了全市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和办学条件。 三、关于协调做好职校和企业之间 “红娘”问题 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一方面大力推进东西部合作,各职业院校与天津经开区、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固定实习和就业基地,实行“订单培养”。另一方面,各中职学校积极推行“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办学新模式,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探索将企业转化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校企共同设置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规划教材、精品课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共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例如:汉滨区新建职中与地方引进企业德迫机器人公司合作,将生产线建在学校;旬阳职中与本县金力源建筑集团合作办学,订单培养;岚皋职中与昆山金莎美容美发集团合作,共建金莎美容示范店;汉阴职中与绿健实业公司合作,培育汉阴小吃;紫阳职中与远元修脚集团合作,在校内建成培训基地;安康育英中职依托市青创协会,聘请30多名企业家担任“客座讲师”等等。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出题、学校唱戏、共建共享,目前,全市10所中职学校积极主动对接本地企业办学,每一所中职学校都同本地1至2家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标准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本地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部分学生自主创业成为致富带头人。 四、关于在新安康门户区统筹规划建设一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学校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高新区管委会引进社会力量在安康高新区高新大道创新二路北侧(安中高新分校斜对面)举办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为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和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办学规模为5000人以下。学校自2020年筹设,2023年前建成投用,将为高新区培养工业企业发展急需技术技能人才。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