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互动交流 > 正文内容
    标题 关于在我市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中心的建议
    编号 222 办理部门 市教体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邹成燕 签发日期 2020-08-21 10:35 发布日期 2020-08-24 10:25 类别 B
    正文

    案由:

    我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丰富而独特,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和建设好我们的生存生态环境,需要全市城乡干部群众达成共识, 长期努力。但目前不少人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对于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的认识模糊,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屡屡发生。因此,重视和开展生态 教育,最终使每个公民自觉维护与其自身生存和发展休戚与共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好生态环境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生态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决 策者、普通公民和中小学生。教育方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启发、媒介宣传、野外体验、案例示范、公众参与等。教育内容包括生态知识、

    生态健康、生态安全、生态价值、生态文明等。行动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宣传部门、群众团体等。

    建议:

    1、依托安康市生态环境局、教育体育局、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在我市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中心,制定近期和远期的教育宣传计划。

    2、在每年的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生态环境日(6月5日)、国际生物多样性纪念日(5月22日)、湿地日(2月2日)及其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活动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

    3、编写与制作适合于中、小学生和广大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教材或宣传材料,在大、中、小学加强宣传教育。

    4、进行经常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培训。定期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社会调查、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等活动。

    5、组织生态环境保护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建立一个生态文明教育中心,向全市各类学生及培训人员开放,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地考察和教育。

    回复

    您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中心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市教育事业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市教体局对您的建议高度重视,专题进行了研究,现做出回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这“四个一”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总书记号召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努力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这对新时代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我市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中心,将更有利于全市青少年乃至全市社会生态素养提升、生态行为养成。中心可面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和战略需求,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与宣传;培育和联系学校与社会环保组织,推动环保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形成合力;设计并组织生态文明教育项目的实施,统筹协调项目推进和成果转化等工作。我局强烈支持并愿意配合项目建设,但建立生态文明教育中心在办公场地、资金支持、人员配备等方面存在困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教体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编写有关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教材

    我市严格按照国省政策要求选用课程教材,按照省教育厅各年度中小学教学用书文件目录管理征订,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按中省要求选用教材。

    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市教体局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地方教材《秦巴明珠 生态安康》,经省教育厅审定,近年来在全市中小学发行使用,教材的使用对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地域资源、历史文化、生态文明教育,了解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进程,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全面健康成长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还组织编印了《安康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知识读本》,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中小学生学习掌握环境保护基本知识,培养其良好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二、全力做好生态文明宣传和实践教育活动

    每年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节日活动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提高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各中小学校创新形式,广泛开展儿童环保绘画大赛、环保小记者小主持人大赛、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征文比赛,开展承诺拒食野生动物活动,开展“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节能减排宣传周”、“植树节”等主题活动,开展主题为“绿水青山,节能增效”、“绿色低碳,全面小康”的宣传活动倡导厉行节约、生活垃圾分类、爱护生态环境。

    在全市教体系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各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以上生态文明专题培训、辅导报告、网络培训等,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机关干部集中学习内容,在单位内部规范设置节能、节水等环保标识,每半年开展一次以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活动。要求各学校每年开展5次森林体验活动,鼓励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社团,开展环境教育主题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调查,进行生态资源调查、动植物标本采集、环境实验分析、模拟环保提案等参与式体验,培养师生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

    三、推动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研学

    近年来,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探索构建推进研学旅行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少年宫、博物馆、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外育人场所功能,结合地域特色开展汉江奇石鉴赏、小小茶艺师培训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活动,建立秦岭自然教育营地、鬼谷子文化小镇、三沈纪念馆等研学旅行基地,开展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推动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主题研学旅行工作。

    四、积极引导家校合作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不只是学校课程教育,更是全民参与的生活教育和行动能力培养。注重发挥家庭和社会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从生活点滴入手,教育孩子从日常生活和身边小事做起,爱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变成生活习惯。生态文明教育的更大课堂,是在家庭和校园之外的社会大课堂,要广泛动员各相关部门利用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发挥独特作用,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形成全民参与开展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增长见识和增加体验的过程中,养成知行合一的精神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能力。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