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心肺复苏培训进校园的建议 | ||||||
编号 | 164 | 办理部门 | 市教体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邹成燕 | 签发日期 | 2020-09-02 10:50 | 发布日期 | 2020-09-04 16:30 | 类别 | B |
正文 |
心肺复苏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在不依赖任何设备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4到6分钟黄金抢救时间内实施支持循环和呼吸,维持患者脑、心及其他组织供氧维持生命的一系列技术,已有60年的历史,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为廉价、简单有效的救命技术。人在心脏病、溺水、车祸、高血压、触电时都会导致心跳骤停,停止呼吸。我国每年因心跳骤停而死的大概有54万人,并且开始呈逐步上升的趋势。 通常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我们通常将它称为救命的“黄金 4 分钟”。如果在这4分钟内对他进行心肺复苏,那么他被救回来的概率就非常大。一旦超过 4 分钟,脑细胞将会出现不可逆损害。在这4分钟内进心肺复苏,非常重要。这是一项可以挽救生命的急救技能,值得全民学习。 二、现状 我国心脏骤停救治的现状是:目击者只能等待专业人员到现场,患者失去最佳救治时机。其主要原因,我国长期以来错误地认为心肺复苏是专业人员的事,急救知识普及率在我国仅为1%左右。其实,心肺复苏简单易行,非专业人士哪怕是中学生,经过一两小时的规范培训,也能胜任。由此可见,急救知识的匮乏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心肺复苏术知识和技能培训刻不容缓。 过去心肺复苏术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效果不佳。经过调研,安康市所有中学、大专、高职院校在入校时有长达至少一周的军训时间,军训内容除了体能训练外,设有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的演练,多数学校未将心肺复苏术纳入培训内容。 三、建议 1.由市卫健委和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在学校军训期间举办心肺复苏术知识讲座和培训。要把讲座培训与学生军训一样同等对待,列入必修内容,并要求人人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2.由市卫健委组织专家,编写自救、急救知识宣传材料,免费向各中学和大专、高职院校等发送。 |
||||||
回复 |
您提出的“关于心肺复苏培训进校园的建议”收悉,现就教育方面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心肺复苏术操作培训,普及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既是专业的急救医学知识普及,同时也是现代救护工作的核心内容。作为学校,有责任教育学生爱惜生命,保护生命, 通过心肺复苏术培训,让广大师生了解自救互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增强安全意识,树立救死扶伤,助人为乐的道德风尚,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挽救他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通过抓点示范等方式,努力推动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在校园普及。市教体局联合市红十字会大力开展“红十字示范校”的创建工作,共创建国家级红十字模范校1所、省市级红十字示范校8所,学校每年利用“世界红十字日”,积极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应急救护培训等活动。安康市第二中学在2017年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竞赛中荣获最佳组织一等奖,安康中学、安康市初级中学、石泉县第三中学也分别荣获最佳组织奖;汉滨区铁路小学建有心肺复苏室,每年利用开学教育和法制宣传日等时间节点,邀请市中医医院专业医护人员走进学校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
当然,正如您所说,当前对于心肺复苏术的科普宣传力度还不够,在学校也未达到普及。心肺复苏术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技能,需要医教结合,市教体局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配合卫健部门推动心肺复苏术培训进校园工作,将心肺复苏术培训纳入学生综合实践课程。高中阶段的学生军训工作,学校和承训单位秉承按纲施训原则,承训力量是由当地人武部门派出并组织实施,对于您提出的将心肺复苏术培训纳入军训内容,市教体局要求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完成军训科目后,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心肺复苏术等应急救护培训。 感谢您对安康教育的关心和学校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