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互动交流 > 正文内容
    标题 关于鼓励汉滨区学生营养餐集中配餐的提案
    编号 67 办理部门 市教体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邹成燕 签发日期 2020-09-03 09:30 发布日期 2020-09-07 09:30 类别 C
    正文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国务院自2011年起实施的,旨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的一项健康计划。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在学校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下,营养改善计划得到快速发展,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省112个县区的7370所学校实现全覆盖,受益学生共236.87万人。其中,6314所农村中小学校通过学校食堂方式供餐,占比85.67%;1056所学校采取企业供餐,占比14.33%。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堂供餐覆盖面,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到2020年底,全省将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

    目前,我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与省教育厅提出的2020年学校食堂供餐实现全覆盖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到汉滨区来看,目前汉滨区共有普通中学61所,在校学生59611人;小学120所,在校学生65031人。学生午餐主要依靠学校自建食堂及小企业供应,存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生产环境和就餐环境差、器具消毒杀菌程序不完整、餐食高脂低钙等问题。如何创新学生营养餐供餐模式,加快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进度,确保学校供餐食品卫生安全,成为我市2020年实现学校食堂供餐全覆盖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原因分析

    目前,安康市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校食堂供餐未实现全覆盖的主要原因一是距离省教育厅提出的截止日还有一年的时间,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还在实施过程中;二是由于汉滨区自然条件和学校投入不足的限制,使得部分学校要达到食堂供餐标准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学校食堂供餐与学校规模相关。学校规模较大或资金充裕,食堂设备设施、食堂作业环境和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好,供餐成本相对较低,供餐质量安全相对有保障。学校规模较小或资金不足,食堂设备设施、食堂作业环境和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差,供餐成本相对较高,供餐质量不稳定,供餐安全难以保障。

    对于不具备供餐条件的学校,政策规定可通过配餐中心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餐食。但汉滨区现有学生营养餐生产配送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现象,各家企业生产条件和供餐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导致学生营养餐设计不能达到营养标准要求等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在学生营养餐企业准入方面提高标准并对供餐企业进行严格监管。

    三、意见建议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政府主导实施的“民心工程”。该项计划的实施,对于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有重大社会意义。学生营养餐集中配送模式通过企业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配送,从食品源头起直到学生最终的用餐,都采用标准化、工序化、全程监测的生产、配送模式,流程规范,有效保障了学生膳食品质、控制了食品隐患风险,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因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各级政府应下大力气鼓励采用学生营养餐采用集中供餐模式实现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计划,即通过工厂化集中供餐模式为中小学生提供营养科学、价格适中、安全放心的营养餐食。同时,实施学生营养餐集中配送,在提升膳食平衡,改善学生身体素质,保障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缓解学校周边交通压力,保障学生安全的同时,带动我市特色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增加收入,并能够提供更多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快出台相关指导文件和优惠政策,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项目给予重点扶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提升学生午餐供应食品质量和安全,以满足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复

    您提出的《关于鼓励汉滨区学生营养餐集中配餐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特别是汉滨区学生营养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12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各县区克服重重困难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大部分实施学校挤出公用经费保障食堂运转,不断提高供餐水平和质量,已基本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全覆盖。

    企业供餐是国外学校供餐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部分地区也在积极开展试点探索。实行企业集中供餐能够保证食品安全、提高营养水平、减少学校负担。

    您提出的工厂化集中供餐模式,对解决汉滨区中心城区学校及其周边学校供餐问题,进一步改善供餐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推行工厂化集中供餐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我们将对您的提议进行深入调研。您若有更具体的操作性建议,也请提供我们,以便共同探索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