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互动交流 > 正文内容
    标题 关于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水平的建议
    编号 2 办理部门 市教体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邹成燕 签发日期 2020-08-18 09:30 发布日期 2020-08-21 09:35 类别 B
    正文

    “职教20条”出台以来,围绕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实现“三个转变”(即: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大力推进100万人的高职扩招计划、实施5000万人次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中央专门拿出1000亿元的失业保险沉淀资金用于后者),就业首次与财政、货币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三大工具,职业教育也从民生领域“置顶”于宏观政策领域,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将进一步与国家和历史的重任紧密连接。“职教20条”是国家稳就业、调结构,实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举措。

    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尽管年初至今,中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的利好政策,昭示着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但我市职业教育还存在许多困难。突出表现为:

    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的上升通道还没有完全畅通。

    二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部分县区由于中职学校基础薄弱,加之历史原因和重视程度不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三是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是比较传统的,并且同质化极其严重,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

    四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依然不足,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普比的硬性要求,特别是实行4:6的底线要求后,部分中职学校承载能力,特别是硬件设施如教学、后勤服务用房、实训室建设和专业实训设备以及教师严重短缺。

    五是职业教育经费保障还不到位,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虽然国省有标准,但由于我市地方财力有限,目前市县财政还没有全额落实,国家规定的地方教育附加费30%用于职业教育,市县区也没有很好完全落实到位。

    六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中职学校急缺“双师型”教师,受制约招聘录用各项政策,入口不畅,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比例还较低。

    七是中职学校与地方企业合作的力度和深度不够,由于缺乏支持企业办学的优惠政策,地方企业参与举办职教意愿不强。

    二、建议

    一是加快构建全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将县域中职学校建设成为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构建市域内中高职办学贯通培养体系,实行市域内中高职一体化发展,提升全市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二是建议在我市城区高起点定位建设一所高标准中职学校,以满足汉滨区近百万人口大区在本地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需求。

    三是建议市级财政每年单列中等职业教育专项奖补经费,实行以奖代补,激励各县区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改善中职教育基础能力。

    四是建议市县财政按照国省要求足额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30%用于职业教育,并参照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市县承担比例预算中职生均公用经费并落实。

    五是建议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按照国省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招聘录用渠道,允许职业院校按一定比例聘用专职教师,并纳入财政预算,真正实现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企业的双向流动。

    六是建议教育部门要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可充分发挥各县职业技术学校优势,实行专业差异化办学理念。

    七是建议市上制定出台鼓励促进地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

    回复

    你委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职业教育水平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构建全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问题

    一是积极发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引领作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由三所普通中专整合组建的一所市属公办高职院校。2008年至2012年陕西省启动示范高职建设计划,由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建院后长期分校区办学等多方面原因,未能列入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16年,8所职业教育院校实质性整合到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后,该院确定了“一年深化内涵提升、两年建成省级优质、五年争创区域一流”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面建成区域性特色优质综合高职院校,成为秦巴一流、西部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力争实现办成本科高等职业技术大学。

    二是大力提升中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目前,我市有10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旬阳县、石泉县职教中心为国家级示范校,旬阳县、汉阴县、石泉县职教中心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校项目学校;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岚皋县职业教育中心、平利县职教中心、白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今年,全省启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教学工作双达标双达标活动,我市辖区内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将在2022年前达标。三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已和旬阳县、石泉县、汉阴县开展三二分段培养。2021年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将与我市辖区内中职学校开展三二分段培养、专业代管、专业共建等一体化发展。

    二、关于在城区高起点定位建设一所高标准中职学校问题

    2019年第十六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确定:同意在安康中心城区新建一所中职学校。由市教体局牵头,市委编办、汉滨区政府、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配合,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商汉滨区政府研究决定,将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学校迁建至城东新区教育产业园(张滩镇王湾村5组),更名为汉滨区职业教育中心。目前,汉滨区职教中心迁建项目已完成前期报建手续和规划设计,建设规模3000人,总投资3.76亿,占地面积120亩(一期建设9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运动场21600平方米。将采用epc总承包的建设模式,由新建职中委托汉滨区城投公司建设,建设工期730天,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

    三、关于市级财政每年单列中等职业教育专项奖补经费问题

    2019年第十六次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确定:从2020年起,每年安排中等职业教育专项奖补经费3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激励和支持县区加大投入,改善中职教育基础办学能力。

    四、关于“双师型”教师招聘录用渠道问题

    《安康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于20204月经市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正报市委深改委研究批准。“方案”明确提出:从2020年起,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落实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公办职业学校可在编制20%内自主聘用专业教师,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的自主聘任和兼职兼薪机制,推动行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五、关于统筹全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问题

    近年来,我市鼓励全市各中职学校结合实际,一县(校)确定发展12个骨干特色专业,错位发展,市教体局从项目上给予扶持。2020年,平利、白河、汉阴、紫阳等县职教中心在原有招生专业基础上新增中医康复保健、新能源汽车装调与检修、茶叶生产与加工、工业机器人技术运用、电梯安装与维修保养等专业。目前,全市10所中职学校开设15大类36个专业,涵盖加工制造、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建筑、教育等领域,形成了旬阳建筑、汽修、学前教育,石泉数控、电商,汉阴烹饪、岚皋美容、紫阳制茶、高新航空服务、育英计算机、白河酒店管理等特色品牌专业,全市一校一品、一县一特色的专业布局基本形成。

    六、关于出台鼓励促进地方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问题

    《安康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实体经济为重点,以“项目+金融+税收+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方式,激励企业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经教育、人社部门批准举办职业教育的企业,可按企业投入学校资金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纳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抵免金额最高不超过该企业当年应缴金额的30%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