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陕县盯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抢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多渠道整合项目资金,加大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全方位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在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聚力实施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支撑力,夯实了脱贫攻坚根基。
农村道路提等升级
“以前通往村里的路很差,现在路修好了,方便多了,水泥路铺到家门口,出门来回都能坐车,不再翻山越岭爬坡走路了。”看着门前的水泥路,宁陕县筒车湾镇海棠园村民刘大华激动地说道。
海棠园村位置偏远,村民房屋大多修建在山坡上,没有条件修路,下雨就是满地泥泞,湿滑难行的道路导致深山里的天麻、香菇、木耳、蜂蜜等农产品无法运出,也卖不出个好价钱,有点头脑的村民,想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林下养殖,由于交通不便,也都相继放下致富的梦想,村里的发展一直受到交通阻塞。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宁陕县发改局作为该村的帮扶部门,通过中直机关定点帮扶单位的协调,先后争取资金1400余万元,新建海棠园村组级公路6公里,硬化7.5公里。如今,一条干净宽敞的村级级道路盘山而上,总长10公里,彻底改善了该村交通条件,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为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
海棠园村中坝组村民文治荣,在朱家沟至白杨坪公路建成后,因交通条件改善,成立了宁陕县筒车湾中园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本村中坝组农户土地60余亩,使中坝组每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余元。
2016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累计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总里程433.233公里,新修桥梁、危桥改造和过水路面835.48延米,修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及完善工程454.086公里,油返砂整治工程8.33公里,水毁修复178.727公里,修补各类路面38.9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3105.8366万元。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121.447公里,全县各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县域交通建设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
安全饮水质量提升
“以前经常停水,有时下雨涨水后,水质也是浑浊。如今在水利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组上修建了自来水,现在生产生活用水都很方便,而且水质也好了。”宁陕县江口镇竹山村村民万桂兰高兴地说。
宁陕县在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不光是要解决脱贫攻坚群众“有水喝”硬性指标问题,在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方面也下足了绣花功夫。
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5042万元,实施供水项目133个,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难、饮水质量差的问题。目前,全县农村共有供水工程761 处,供水总人口58471人,自来水供水率100%。
在安全饮水方面,宁陕在扩大安全饮水覆盖面的基础上,着力提升现有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修建集中供水工程,将原有小型或分散供水工程合并为一个较大的供水工程。对现有供水工程进行更新改造,修建水厂、改造管网、引水坝、滤池等。现已建成水厂29个、集中供水工程290个,基本覆盖全县集镇和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自然村。同时,还印发了《宁陕县镇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落实村镇供水分级管理责任。
电力通讯得到保障
“以前经常停电,有时候电压还很低,家用电器很难派上用场,现在搞了农网改造,电量稳定了,网也通了,手机信号满格了,可以网上购物,生活方便多了。”宁陕县龙王镇棋盘村村民钟瑞乾说。
但在去年年底之前,由于手机收不到信号,村民们买了手机也用不了,平时打个电话,还需要到处找信号。有的村民买了电脑也只能放在家里做个摆设,和外面联系极不方便。但今年,村里建起了手机基站,宽带也进了村入了户。
据宁陕县发改局总工程师张建为介绍,该县40个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电力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完成了40个贫困村宽带建设任务,进一步扩大了网络信号覆盖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