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紫阳县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人民的艰苦奋斗和积极配合,得益于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顽强拼搏和无私奉献。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不辱使命,扎实工作,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开创全县教育事业新局面接续奋斗。”紫阳县教体局负责人在该县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总结大会上深情激昂地讲道。
紫阳教育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实现了全县适龄儿童少年从“普九”有学上到“均衡发展”上好学的华丽嬗变,全县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钟灵毓秀的紫阳城乡,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展露新颜,校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班班窗明几净、书声琅琅。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紫阳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教育投入机制。在义务教育均衡创建过程中,全县共规划教育项目94个,覆盖全县8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其中涉及33所学校新建,86所学校维修改造,总投资1.83亿元;投入资金7225万元,用于97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仪器、计算机、图书等设施设备购置,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均衡。紫阳县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校长公开选聘、教师招聘、教师交流轮岗、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培训、“青蓝”结对等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坚持每4年一个聘期,把一批懂管理、精业务、有激情的年轻干部选聘到县直小学、幼儿园和镇中心学校校(园)长岗位上,形成了任人唯贤、能上能下的校长聘任机制。按照“能补尽补、倾斜农村”思路,每年计划补充200名以上专任教师,逐步解决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积极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引导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每年安排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总人数10%的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工作,师资配置不断优化。
每周四下午,紫阳小学的学生们都开心地走进属于自己的社团,去编织多彩的梦想,寻找社团生活的奇妙体验。该校社团活动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活力,让学生们彰显个性。该县中小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目标,每所学校成立多个学生社团,艺术教育活动各具特色、蔚然成风,一朵朵艺术之花在紫阳大地尽情绽放,“人人都合格,个个有特长”的育人目标正在实现。
按照“优质引领、相对就近、便于管理”的原则,强势推进“三区一体化”管理改革,设立了6个小学学区、4个大学学区,积极开展中考研讨、文艺节目展演、学区教研等系列活动。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为契机,规范学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教育教学视导,将集中视导与分散视导、常规视导与专项视导相结合,促进各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勇于改革、敢于改革、乐于改革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紫阳县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民生热点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保障均衡。一是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建立控辍保学“两线七长”责任制,实行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全力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工作,实现了全县拟脱贫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无辍学学生开展贫困学生关爱行动。二是建立起了“免、奖、助、贷、补”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开展了覆盖各阶段教育的资助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应享尽享、应助尽助”。三是全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及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深入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特殊群体学生登记制度和教师结对帮扶制度,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保障他们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