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五项机制,强力推进12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一是组织协调机制。区委、区政府领导任组长,组织、民政、计划、财政、建设、公安、经贸、文广、农业、国土资源、扶贫办、卫生、水利、体育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党委政府领导,组织、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村级组织主导、广大村民参与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机制,统筹解决服务中心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二是多元投入机制。在省、市、区分级投入的基础上,以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核心,卫生、体育、计生、文化、广电、扶贫等部门扶持资金和项目资金实行捆绑,鼓励企业和个人以资金、技术、信息等方式投入,积极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投资。建立起以各级财政、村集体积累资金投入为主体,以各级涉农资金、单位帮扶投入为辅助,以村民自愿捐助,社会各界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是多层次社会参与机制。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发挥老模范、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干部的作用,在农村社区开展义务服务。依托中小学校、共青团、妇女等组织成立农村社区志愿者组织,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影响和带动广大村民、共同参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开展机关单位、企业、城市社区对口帮建农村社区的“结对子”活动,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是责任管理机制。民政部门负责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资金和日常管理;建设部门负责项目设计、建设规划和质量监管;国土部门协调项目建设用地;计划部门下达项目计划,监督项目的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建设配套资金和资金监管;组织、计划、扶贫、卫生、体育、文广等部门集中捆绑项目,负责指导各功能区硬件和软件建设;乡镇组建项目建设工作组,落实包抓责任人。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社区服务中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形成职责明确,管理科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
五是示范带动机制。汉滨区计划从2009年起,利用四年时间在全区45%的行政村建起具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