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态环境厅正式批复同意汉阴县城关镇雷峪沟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至此,该县涧池镇大龙王沟水源地、城关镇雷峪沟水源地两处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全部获准批复,标志着汉阴全面完成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
农村千吨万人水源地是指供水覆盖人口在1万人以上或日供水规模达到1千吨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按法定程序和技术规范划定水源地保护区,解决了水源地保护区范围不清、边界不明的问题,为开展环境问题整治和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供了政策依据。
严守生态红线,落实水源保护责任。汉阴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水源地保护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安排部署,印发了《汉阴县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部门和镇村的责任。将水源地保护区划入禁止开发区范围,严禁建设一切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编制水源保护规划,争取项目资金,提高水源保护能力。建立了环保、公安、水利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游泳、垂钓、洗衣等破坏水体水质行为进行查处。每月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并对外公布,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编制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照规范要求建成环境应急物资库,储备应急物资,使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资金保障,防范水源污染风险。汉阴县委、县政府全力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需要,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在水源地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1处,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0000米;配备生活垃圾转运车辆7辆,环卫保洁设施500套;新建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围网15.54千米,建设保护区水源涵养林500亩。在水源保护上寻求资金多渠道投入,引入市场机制,与省水务集团探索实现供水与污水处理的双向合作,由省水务集团负责出资实施。
严格环境整改,消除水源地环境隐患。县、镇、村全面排查,列出水源地环境问题清单并强力推进整改。投入县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观音河水源地保护区47户居民搬迁工作,完成了观音河区域敬老院92名五保户的搬离工作,采取A/O工艺一体化设备对7户零星住户生活污水进行分散式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拆除大木坝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旅游建设项目,对保护区范围内13户农家乐实施关闭。
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共同维护水源安全。落实河(湖)长和环境网格长管理机制,夯实镇、村、组和护河员、网格长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奖惩、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博元公益、蓝丝带等社会公益组织力量,在全市率先开展“御源军”活动,选聘77名贫困户作为“御源军”分布在水源地保护区,通过定期考核,为每名“御源军”发放工资1000元。在“环保+扶贫+社会公益组织”的模式下,改变了“给、要、拿”的扶贫方式,让贫困户有尊严地接受帮扶,实现了水源地环境治理和贫困户增收的“双赢”。同时,积极引导、组织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水源地保护、管理,形成全民治水、护水新格局。
水源地环境安全责任重大,截至目前,除两处千吨万人水源地,汉阴县已有大木坝绿源水源地、观音河水库水源地、洞河水库水源地三处县级水源地保护区先后分别经省级批复同意,平梁镇观寺河等8处镇级水源地《划定技术报告》已经专家审核、修改完善后上报省生态环境厅,即将批复。县、镇级水源地经省级批复,是水源地管理的重要依据。汉阴也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规范水源地管理,确保群众持续喝上干净、安全的生命之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