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县科学发展观破解“五大难题”

    作者:蔡汝平 时间:2009-05-12 09:07 来源:平利县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平利县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为实践载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成功破解“增收、三农、融资、引资、就业”五大难题,逐渐走出了一条符合平利实际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土地流转破解“增收难”

    为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平利县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打破千家万户“小而全”的经营模式,下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在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县上扶持农业的各种政策、全方位提升劳动者素质、实行部门“一对一”帮扶产业大户的基础上,为了能给土地流转制定一个规范的合同,平利县请有关农业专家根据平利主要的经济作物的生长周期制定了一个流转时间范围的指导意见:建茶园为20年,种植绞股蓝为3-5年,烤烟为1-3年,蔬菜等短期经济作物由双方自行协商,并要求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流转土地的使用方式。有了这个指导意见,农户在签订流转合同时就可以参考约定流转年限,不至于在流转中出现扯皮纠纷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专业法律人士编制的土地流转统一制式合同也在平利面世。新合同对流转资源的处址、项目、面积、质量等级、流转期限、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都有明确的约定。同时对规范合同文本中的未尽事宜,如退耕还林、粮食补贴、产业扶持政策如何落实等内容在附注中也有了明确说明。目前,平利县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反租倒包等形式掀起了土地流转新一轮的高潮。全县流转土地面积已达4.8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17.1%(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2万亩,涉及流出户4896户、流入户1040户),其中,茶饮产业土地流转面积3.96万亩,目前茶饮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产量达到2600吨,实现产值3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名茶大县”和“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将扶持做大作强67个产业大户,将带动全县4万多户农民稳定增收。

    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难”

    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因地制宜谋发展,开拓创新求突破,切实破解“三农”难题?为寻求答案,平利县适时提出“八个一”和“八个有”(“八个一”是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一个通畅便捷的入户道路网络、一套安全方便的饮水设施、一套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一个富有活力的新型经济组织、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八个有”是农户有稳定的增收项目、有美观适用的住房、有增收致富的技能、有安全便利的自来水、有厨厕圈沼标准化设施、有可靠的养老保障、有文明和谐的生活习俗)的新农村建设标准,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县城”和“陕西最美丽的乡村”两大目标,抓住“规划、资金、建设”三个重点,实行人力、项目、资金“三个集中”,突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三大工程”,做到规划、指导、实施“三个到位”,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先行、部门联动、群众参与、资金捆绑、整体推进”总体思路,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积极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该县由此被省、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中央党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组撰写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利实践》经验汇编,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唯一公开发行的专题调研材料。
    目前,已有37个村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同时新启动了38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如今,走进平利农村,“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特色独具的陕南徽派建筑,让山里的乡村美不胜收。“青瓦白墙华盖房,平利农家新摸样;和谐新村何处有,巴山深处画中藏。”这是副省长张伟在平利县视察新农村建设时的一番感言。

    信贷改革破解“融资难”

    伴随着土地流转速度的不断加快,规模经营的程度不断提高,产业大户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受现行农村信贷体制的制约,农民通过贷款的渠道获取的资金量非常有限,“贷款难”的问题普遍存在。而难贷款的瓶颈制约是有效担保物范围有限,其根本原因是农村集体土地等不能用于贷款抵押。为此,平利县在促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认真开展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工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试点工作的意见》,在长安镇选择了3个村29户率先启动试点,农业、林业、房产、国土等相关部门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资产确权、登记办法,目前已对18户试点对象发放贷款628万元。试点工作结束后,平利将全面总结工作成效和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在全县推广。

    以节招商破解“引资难”
    4月30日,平利县女娲文化广场明星闪亮,客商云集,茗茶飘香,茶歌飞扬。伴随着激越悠扬的旋律,由央视著名主持人赵保乐和董艺担纲主持、中国东方歌舞团和孙楠等众多一线名星倾情打造的大型文艺演出拉开了中国.平利第三届“茶之旅”文化节的帷幕。当日傍晚,平利第三届“茶之旅”文化节茶业贸易洽谈会在翠茗园举行,10家企业成功签约,总交易额达1.73亿元。
    平利县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建设安康工业强县目标,突出五大工业支柱,坚持招商引资、国企改革和强化科技三管齐下,破解“引资难”。今年,县上精心策划包装100个招商项目,通过西洽会、茶文化节等活动,实现了“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合同引资10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

    全民创业破解“就业难”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破解“就业难”问题,平利积极开展“全民创业年”活动,成立了全县劳务经济协会,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技术帮助、政策优惠,建立“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形成了“群众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目前,政府为农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0万元,培训农民1200余人次,已有200名农民工回乡创业,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劳务输出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lid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