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处陕、鄂、渝三省交界。凭借秦巴山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厚重的茶文化历史,平利成为了西北知名茶乡。凭借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和秦汉古茶三张名片,平利县创造出了“一亩茶园过万元”的奇迹。从 “产业兴县”,到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平利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茶产业发展之路。
每年从3月中旬开始,陕西省平利县的茶叶,就开始进入采摘期。在平利县长安镇一品香茶业的茶园里,胡学琴和往年一样,正在忙着和茶农采摘鲜叶。谈起今年鲜叶的价格,胡学琴只给我们说了一个字,那就是“贵”。“今年我们卖的明前单芽的茶叶,价格基本上都在1800元1斤。因为今年的人工费用上涨了差不多20%,像我们收购茶农自己家茶园采的鲜叶,去年不会超过110元1斤,而今年基本上都在130元1斤,刚开园的那几天收到了140元1斤。1斤干茶起码要用掉4.5斤的鲜叶,也就是4万多个芽头。就算一个手快的茶工,一天也采不了4斤芽头”,胡学琴告诉我们。
明朝诗人解缙,在《春雨》中写道“春雨贵如油”,而今年平利春茶的价格显然比油要贵得多。可观的收购价格、广阔的收购市场,无疑给采茶的农户增添了莫大的动力。一根根鲜嫩的芽头,被捏起、提断,然后迅速放入茶篓,犹如散岁的银两落入了绣娘的荷包,无声却让人欣喜万分。嫩芽是凉的,可茶农握在手里,心里却是热的。
每隔两到三个小时,茶农就要把采摘的鲜叶交给一品香公司负责收茶的工作人员,主要目的是防止嫩芽因长时间不透气而发酸,影响品质。茶农交来的鲜叶会统一放到阴凉处进行摊晾,当夕阳西下、茶农回家的时候,茶的蝶变就开始了。摊晾过后的鲜叶,进入杀青环节,春茶的芽头很嫩,杀青温度要保持在210度以下。除此之外,根据采摘鲜叶水分程度的不同,杀青和烘干的时间都会随之调整。时间过短,鲜叶的香味就不能被充分的提炼出来;时间过长,制作出来的茶叶就会变得焦糊。茶叶的品级如何,全在炒茶师傅对时间和火候的把握。
茶叶经过初加工后,必须经过人工精选。人工精选时要求工人的手下功夫要稳、准、快,要把茶叶中所带有的茶梗、茶裹、黄片全部挑选出来。整个过程极其耗时耗力,一个成熟的选茶工,一天所选出的精品茶也会不超过4斤。“不管多少钱一斤的茶叶,我们都要层层把关,保障茶叶品质。我们是先精选再提香,因为茶叶从提香机里拿出来后,会变得很脆,精选的话容易碎,会破坏茶叶的品相”,胡学琴告诉我们。
女主内、男主外,胡学琴主要负责茶叶生产加工的技术把控,而她的老公罗来军则负责茶园的管理与养护。平利的茶园每年有两次休园时间,分别在每年的5至8月和11月之后。所谓茶园休园,就是指在鲜叶采摘结束后,要清除园内套种的农作物,并对茶园施有机肥,确保茶树健康生长。管理优良的生态茶园,是高品质茶叶的基本保障。为了实现原料可控,罗来军对公司自有的3000亩茶园,进行无农药、无化肥式管理。除此之外,在长期的管理、采摘过程中,罗来军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种植管理办法:即提倡物理防控、联防联治的管理办法。除了施用生态肥、不使用农药外,他还积极引育良种,做好茶树管理技术示范。
一品香茶业在胡学琴和罗来军的精心打理下,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现在的长安一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共建成茶叶加工车间3000平方米,拥有无公害茶园和国家级绞股蓝种植基地共计4500亩。公司年生产绿茶20吨,绞股蓝龙须茶18吨,年经营产值超过3000万元。此外,公司还辐射带动4个茶叶基地镇,带动种植大户50家,拥有固定员工86人,临时季节性用工达300余人,有效的带动了周边茶农增收,促进了当地茶产业发展。在做好自身生产经营的同时,一品香茶业还对老县镇东河村的62户、供计245名村民进行包帮增收,在去年,东河村平均每户增收超过了2000元。
一片树叶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一个产业助力平利乡村振兴。据统计,去年全年,平利县茶饮产业基地面积达25万亩,综合产值超过15亿元,茶叶产量达1.38万吨。通过平利县各级部门的不断努力,平利茶饮产业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茶,这枚小小的绿叶,真正成为了带动平利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的“黄金叶”。一业兴,百业旺,茶产业已经成为平利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