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在分析检查阶段,坚持“四个不怕”,边查边改力求实效,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关键阶段的质量和效果。
广纳意见,不怕丢面子。该县学习实践第一批64个部门(单位)和市学习实践试点单位老县镇及太山庙村深入开展了“三谈四要五促进”活动,按照“四评五议两公开”的要求,采取座谈会或书面评议等形式,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服务对象、基层单位对分析评议报告进行评议,看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产生的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理得清不清、改进措施可行不可行,并将分析检查报告和评议结果在一定范围公开,接受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据统计,分析检查阶段该县共召开72场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3000余份,设置意见箱66个,征求意见19类397条余条。继续广泛深入地征求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基层党员群众、服务对象等方面的意见。对征求到的意见按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汇总梳理,并分别予以反馈。着力在征求意见中探寻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分析检查更具针对性。
剖析思想,不怕触痛处。各参学单位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采取个人自查、党员互查、群众督查、组织帮查相结合的方式,深刻剖析班子和个人存在的各种问题,深挖思想根源,多找主观原因,并结合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坚持从接受政治考验、提高党性认识的高度出发,深入查摆各自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中与科学发展观不适应的问题根源,做到认识深、剖析透、不怕痛。该县66个参学单位领导班子都对各自工作进行了深刻剖析,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成员成员民主生活地发言材料实行“四不通过、两把关”,问题找得不准、原因分析不透、整改措施不实、努力方向不明确的不通过,单位主要领导的发言材料要送请县分管领导和指导组把关签署意见,班子成员的发言材料由单位主要领导签署意见。5个指导检查组也充分发挥督察监督职能,确保分析检查报告真实地反映和剖析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开展批评,不怕伤和气。各参学单位坚持原则性、掌握政策性、注重针对性,做到“五必谈”,即在主要负责同志与每名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人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党员之间、支部书记与支部委员之间进行大范围的谈心谈话,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交锋,进行负责任的相互批评。目前,该县共组织召开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140场,开展交心谈心3500人次,相互提出的涉及工作、思想、作风、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批评意见400余条。
解决问题,不怕付代价。通过征求意见、分析检查、民主评议,使参学党员普遍受到深刻教育,一改过去注重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倾向,自觉从维护全局利益的高度出发进行落实整改。一是分“类”解决,突出整改重点。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原来梳理的问题,按照不同的原因和性质,进行再梳理、再提炼,从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经济建设、发展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分类,梳理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重点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改、优先解决,避免杂乱无章、头绪多而无处入手的情况。二是分“层”解决,明确责任单位。根据梳理出的问题性质,属于全局性的问题,由平利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解决;属于部门性的问题,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分管领导督促解决。属于党员干部的个性问题,由自己制定措施重点解决。三是分“责”解决,落实整改责任人。根据县级领导分工,建立县级领导直接负责制,由各位县级领导负责协调所分管的部门、单位和联系点,解决分管工作中查摆出的突出问题并建立长效机制。各部门各单位将本部门本单位的突出问题细化到各科室和下属单位,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分管领导和科室、下属单位负责人,并签定责任状,确保整改落到实处。四是分“期”解决,规定整改时限。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且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步解决难度较大、影响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当前经济发展和各项建设而又能及时办到的问题,在集中整改期间立即解决;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但目前还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作出整改承诺,限时限期解决;对影响全县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逐步解决。目前,平利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成功破解了就业、融资、招商、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等“五大难题”,有效推动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