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首开先河并持续实施的中小学寄宿学生 “营养计划”工程,在陕南率先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每年投资1亿元改善民生……宁陕,一个地方财政收入仅1500万的贫困小县,却在改善民生上屡有大手笔。
“改善民生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之基,我们要将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富的实践活动贯穿始终”。在宁陕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县委书记陈伦宝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折射出宁陕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浓浓民生情怀。
听民声:网友“拍砖”热
“宁陕要科学发展、突破发展、做大旅游,就必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优势资源,加速旅游开发和城市化进程,在提高美誉度和策划包装上下功夫,提出不拘一格的定位口号……”这是在宁陕县委宣传部的诚邀下,西安一媒体朋友通过网络为该县发展“拍砖”。
其实,在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县委、县政府就非常重视诚邀网友为该县发展建言献策。今年初,县上将第五轮县城“五个一”建设的十个民生工程列出来放在网络上,并发动群众进行投票,从中选择出群众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项目来优先实施,并计划在年底对这些项目进展情况予以公示,发动群众进行网络测评。这一做法,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很多网民称:“学习活动”中的这套“自选动作”是“独具特色,百姓喜欢”。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始至今,相关部门从网络中共收集了120条相关建议。
事实上,宁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序幕也是以一份长达6页20题调查问卷的特殊形式开启。这份调查问卷既包括对宁陕发展的建议、也有对本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下转四版)发展观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是什么等等。问卷共发出500份,一张不少地收回来,而且对每一份问卷,相关部门都认真统计、归类,再转给相关部门和领导研判、梳理。最终,经归纳整理共161条建议和问题。针对这些建议和问题,县委响亮地作出了“采纳百条建议,办好百件实事,帮助百姓增收”的庄重承诺。
而县委、县政府的这种问计于民,不仅体现在县里重大事项上,同样体现在政府日常工作中。副县长刘云开办了“宁陕发展大家谈”个人博客,针对旅游开发和策划、工业突破发展、文化发展繁荣等内容,不久的时间,刘云的个人博客收集全国各地博友对宁陕发展的建议700余条。
在宁陕政府门户网站上,专门开辟了“留言板”“宁陕论坛”等栏目,县领导和相关部门把其当作一扇了解民意的窗口,把收集解答网民问题作为日常性工作。今年5月27日,针对一篇题为“说法”反映东河河水浑浊的留言,县环保局3天内予以了解决和回复。6月3日,该网民又发布网上留言对这件事给予了高度评价。
“宁陕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多方面征求意见,意在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为宁陕的新一轮大发展解民情、聚民意、汇民智,使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能够紧密结合宁陕的实际开展。”在多次会议上,县委书记陈伦宝表达了这一做法的重要性。
解民忧:三大关键词
实践证明,宁陕不但有设想,还有具体措施,关键是有勇气和决心。“我们要改善民生推进科学发展,也要科学地改善民生,这来源于对县情的理性认识,来源于大量的调研和思考。”县长邹成燕一语中的。
关键词一:营养计划。为了切实改善全县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在校期间膳食营养,有效解决寄宿学生在校期间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平衡、饮食不科学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宁陕县实施了农村寄宿中小学生“营养计划”计划。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县将“营养计划”的持续、规范实施列为当年的教育工作实事之一,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将全县所有学校都建成寄宿学校,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学生都能享受到学校提供的免费“营养汤”。 自“营养计划’实施以来,学生辍学的现象大为减少,健康状况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普遍提升,全县在校学生巩固率小学为99.6%,初中为98.4%。目前,该县共有4600余名中小学生在校寄宿,县财政已拿出150万元用于营养计划的持续实施。
关键词二:免费高中。如果说推行营养计划,宁陕在改善民生上的举措引起了巨大反响。那么,在今年5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宁陕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又一举措——将在3年内实现免费高中,又引起了广大网友群众、专家学者的热议。普及高中教育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都没能实现,而作为国定贫困县的宁陕县却做出了如此惊人决定。人们不禁要问,该县如何来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难道仅仅是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出的口号和设想?据了解,该县将分步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今年秋季先免除高中学生的学费,到2010年再免除课本费,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高中免费教育目标。”同时,该县还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其中就包括公务车辆购置严格审批,出差住宿费严格控制,领导下乡合乘车辆、随伙就餐,降低行政成本等等。
关键词三:返乡创业。该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返乡务工人员就业服务领导小组”,设立接待窗口,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并在各乡镇设立了农民工返乡监测点,落实帮扶政策和维权服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群众发展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的积极性高的实际,投入资金40多万元、免费开展技能培训4286人次。针对返乡农民工的需求和特点,出台相应政策,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向返乡农民工延伸,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9.3万元。同时,该县还出台文件,组织科级领导干部开展以帮思想、帮温饱、帮就业、帮创业、帮维权为主要内容的“五帮”活动,全县400名科级干部与返乡农民工结成帮扶对子。在一系列帮扶措施的推动下,全县80%以上的返乡农民工都找到了增收致富的路子。
帮民富:实效受检验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让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在农村学习实践活动试点乡镇江口镇党员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活动中,该镇党委书记陈述勇用最通俗的话向学习者作出回答。
“要帮富、先修路”。在江口镇江镇村塔尔沟组道路施工现场,村支书汪洪庆对记者坚定的说。该村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试点村,为解决该村塔尔沟组58户200余人长期出行不便、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支书汪洪庆和村主任刘永安个人各垫资3万元,带领群众投工投劳,自5月1日起大干30余天,已完成路基开挖4公里,预计6月底可全面完工。该组群众都说村两委学践活动抓到了关键,道路通了,山里的土特产运出去了,真正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其实,帮助群众致富这一最大民生问题一直是该县施政的重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每人包抓一项农业主导产业,帮助群众增收。县委书记陈伦宝亲自包抓了江口镇白山羊养殖项目,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先后10余次深入江口镇召开干部会、群众会,与群众面对面分析白山羊养殖规律、市场前景,并亲自协调贷款,指导建设。目前,新发展50只以上大户累计达30户,全镇白山羊饲养量达1.2万只。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时政亲自包抓了大鲵养殖项目,在他的协调指导下,全县目前已发展大鲵养殖户163户,新建养殖厂10000平方米,繁殖大鲵25000余尾。县长邹成燕亲自包抓了猪苓栽培项目,在她的认真包抓、重点推进下,全县新发展猪苓20余万窝。县政协主席廖佑林亲自包抓了冷水鱼养殖项目,在他的协调推进下,全县发展冷水鱼养殖大户11户,养殖虹鳟鱼35000余尾。
与此同时,该县科级以上领导全面深入联乡包村点或是包帮贫困户家中,面对面了解群众在生产致富路上的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该县科级以上领导深入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300余个,协调资金贷款700余万元。
在采访结束前,我们看到了该县今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县政府投向社会公共事业和民生建设的资金将达到1.14亿元,比2008年净增2700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