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富硒食品开发成县域经济新亮点

    作者:杨雁斌 张教志 刘全军 时间:2009-06-22 11:18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日前,紫阳富硒中心地带蒿坪镇的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并列入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园区,同时围绕富硒资源开发利用,该县策划包装了硒矿开发利用、硒药品开发、富硒食饮品生产、魔芋系列产品开发等四大类39个项目,引起了社会各界及诸多投资商的极大兴趣。
    现在,紫阳县正以开发富硒食品资源为契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该县成立了产业化领导小组,与各乡镇、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书,特别是实行了县级领导联乡镇、部门包抓产业责任制以来,从领导班子、工作队伍、政策措施、奖惩办法,形成一套长效机制,确保了富硒资源开发有效组织实施。一方面利用县、乡、村科技服务阵地,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并利用“三下乡”活动,每年发放科技资料2000余份,接受农民咨询500人次;成功举办了绿色富硒食品开发推介会和富硒资源开发与应用前景论坛会,引起科技界广泛参与和交流,促进了对外科技合作与发展。一方面依托权威抓培训,邀请专家授课,举办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并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及其下属专业研究单位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协作关系,签定长期科技攻关、科技示范、技术协作合同,为紫阳富硒食品开发带来新信息、新技术。同时注重科技投入,增强发展动力,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余万元支农资金,用于产业建设配套及科技示范培训,仅富硒茶产业近几年累计投入资金千万元,茶叶总产值由2002年的5000万元到2009年的2.93亿元,八年时间实现总产值“撑杆跳”。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富硒绿色食品市场体系。自2002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实施省市科技项目30余项,争取各类技术攻关和产业开发专项资金230余万元,培育骨干民营科技企业10家,成功开发出秦巴硒菇、硒谷矿泉、富硒桑葚果醋、富硒特色小食品等系列产品10余个,技术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项,省级科技成果2项,市科技进步奖3项,填补了该县近十几年来科技成果空白,被列为全省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工作示范县。
    此外,紫阳县已开始规划建设富硒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紫阳硒谷的配套工程,种植绿色健康富含硒元素的红薯、秦巴硒菇、魔芋、草莓、杜仲等食品加工原材料。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高新农业开发区已把紫阳富硒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硒生物科学研究基地。开发生产上市的富硒食品走俏市场,永华农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富硒魔芋精粉、魔芋胶等系列食品可望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元;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开发的洪田果醋系列饮品,年销售收入达400万元;硒谷矿泉水开发已达到年产优质矿泉水3万吨;康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秦巴硒菇及硒蛋白多糖精粉颗粒已投放市场,双安乡的薯类、禽蛋资源生产的富硒粉丝、富硒变蛋深受消费者青睐。独具紫阳传统特色的风味小食品皮豇豆、豆腐乳、香豆豉、渣辣子等系列产品除了让消费者一饱口福外,还可体味到浓郁的地方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wang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晚上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晚上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