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安康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到“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建议 | ||||||
编号 | 268 | 办理部门 | 市发改委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陶柏林 | 签发日期 | 2021-08-17 10:00 | 发布日期 | 2021-08-20 10:00 | 类别 | B |
正文 |
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并重。这是自2015年以来,我国首次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需求侧改革。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再之后,刘鹤副总理在十四五规划专题辅导报告里又对加强需求侧管理作了重要论述。这一提法,就是为了应对中央对当前经济工作做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 为此,建议市政府应围绕释需求、刺激投资、融合发展,出台政策,积极应对落实需求侧管理,让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的融入到“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为实现追赶超越再立新功。 |
||||||
回复 |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应对百年变局、重塑竞争格局、开拓发展新局的战略部署。“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开放发展作为最强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抓手,统筹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与区域合作,“特色产品展示+招商项目推介”模式不断深化。五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11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倍。市场主体数量突破22万户,中小微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开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荣获“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安康高新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建设,综合排名实现“五连进”,跃升至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63位。安康“无水港”建设提质加速,“安西欧”中欧班列成功开行。这些重大成效为我市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发展改革委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加强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在研究制定全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过程中,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重要内容来谋划。《规划纲要》第十章明确提出:围绕打造陕西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南部重要枢纽,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交流互动,深化苏陕、津陕对口协作,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全面加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依托西康高速、西渝高铁等对外大通道,推动与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动发展,加强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参与产业分工协作,打造陕西向南开放的前沿门户。 同时,我们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绿色理念、投行思维和价值标准,积极配合市直相关部门不断深化“特色产品展示+招商项目推介”招商模式,提高我市“走出去”的竞争力和“引进来”的吸引力。今年1-5月,全市新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目249个,新建和续建项目到位资金407.4亿元,同比增长72.2%。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1468万美元,同比增长54.5%。 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和市县联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认真抓好政策落地。深刻理解把握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紧密联系安康实际,积极探索有效路径,在促进工业增长、扩大有效投资、构建产业链、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制定完善相关政策。二是确保规划任务落实。细化分解打造陕西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南部重要枢纽的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设置年度任务,强化工作推进措施,动态跟进、定期调度,确保“十四五”期间各项相关目标任务和工程项目加速推进。三是聚力扩大有效投资。注重发挥扩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围绕打造富硒产业、旅游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产业集群,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让更多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优质资产、产业投资形成实体企业、民生投资形成消费潜力。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营商办职能,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政务服务模式,强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解读,加强特色亮点工作成绩宣传,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最安康”品牌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