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 ||||||
编号 | 29 | 办理部门 | 市工信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许启政 | 签发日期 | 2021-07-07 10:00 | 发布日期 | 2021-07-08 10:00 | 类别 | B |
正文 |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药材产业是安康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是我市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药材产业,既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经,又是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打造新支柱的关键着力点,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发展优势和机遇 1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我市资源优势决定 安康地处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是南北过渡地带,海拔高度适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适合中药材生长,是全国闻名的“天然生物基因库”,有“天然药库”“药材摇篮”“中药材之乡”和“秦巴万宝山”之美誉。道地药材八仙党参、鸡爪连、“三大皮”(杜仲皮、厚朴皮、黄柏皮)、天麻等久负盛名,被历代药家视为优品。目前,全市野生药材100多万亩,人工种植面积约40余万亩,平利绞股蓝、镇坪黄连、旬阳拐枣、宁陕猪苓、宁陕天麻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黄连、当归、杜仲、厚朴、麝香、玄参、独活、猪苓、绞股蓝、葛根、黄姜等产量居全省首位。 2.发展中药材产业符合中省市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省委、省政府把中医药产业列入《 <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14个重点产业之一,并在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被确定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支撑点之一,组建了50亿元规模的中医药产业基金,促进中医药产业加快发展。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振兴安康中医药产业。 3. 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关键靠产业。要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切实提高“造血功能”。中药材产业一头是农户,中间是基地、一头连着企业,既涉及农业、又涉及工业,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是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更是不可多得的乡村振兴产业。 4 .药科大定点帮扶,科研助发展 中国药科大学在药学界享有盛誉,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巨大的行业影响力,定点帮扶安康已经给予了很大支持。未来该校的科研实力必将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借力发力促进我市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 二、 发展方向建议 1.招大引强,提升成药生产企业 紧抓中国药科大学对口帮扶机遇,立足秦巴特色医药资源,招引集科研、生产、营销、品牌、管理为一体的大企业集团为战略合作伙伴,整合重组现有医药企业,全面提升成药企业竞争能力。支持北医大制药发挥产品优势,扩张口服剂和针剂生产规模,释放企业产能;推动安康正大加快改制重组,力争尽快恢复生产;加强与大型医药集团合作,促进镇坪制药厂技改迁建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2. 转型升级,重塑黄姜皂素企业 坚持环保优先,秉持“科技支撑、综合利用、循环发展、清洁生产”理念,密切产学研联系,加快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及综合利用生产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确保皂素生产企业达标排放。 3. 引进嫁接,做精植物提取企业 鼓励和引导植物提取企业走小品种、大市场的特色化经营之路,大力推广天源植化提取颠茄、华烨植化提取杜仲胶的发展模式,支持旬阳利用烟杄、残次烟叶提取烟碱、茄尼醇项目,扶持指导企业打造拳头产品。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推动企业与大型医药集团密切合作,依托医药集团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建设前处理车间,开展备案生产,促进企业借力发展。 4.依托优势,壮大中药饮片企业 发挥秦巴山区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加强对地道药材、绿色药材的科学评价和宣传力度,推动国内大型知名企业、医院、个人对相关药材的应用;引导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确立生产与流通并重的发展思路,构建地道中药材销售体系,广泛参与医药流通,扩大市场份额。 5.彰显特色,培育大健康产业 树立“大健康产业”理念,围绕“中国硒谷生态安康”,积极争取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依托绞股蓝、葛根、天麻等特色资源,推广绞股蓝系列保健品、葛根系列食品、养生健体食品、天然富硒食品、魔芋刺五加胶囊、魔芋冲剂、五味子酒、木瓜酒等保健产品,着力开发和推广药食同源的品种,不断提高中药材资源利用水平和开发效益。以芍药、白芨、油牡丹等观赏性强的草本药材和连片杜仲、厚朴等木本药材基地林为重点,建设中医药主题旅游景点。 6.因地制宜,加快药源基地建设 根据药源品种生长习性,科学布局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建立“公司+农户+基地”的合作共赢机制,推广GAP生产模式,建设特色鲜明的秦巴药源基地。着力打造汉滨元胡、丹参基地,汉阴杜仲、黄精基地,石泉天麻、丹参基地,宁陕茯苓、天麻基地,紫阳厚朴、杜仲基地,岚皋杜仲、玄参基地,平利绞股蓝、杜仲基地,镇坪玄参、黄连、葛根、林麝基地,旬阳、白河等县黄姜、白芨、金银花、芍药、柴胡、油牡丹基地。 三、 政策扶持建议 一是我市“十四五”规划中,在六大绿色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中,把中药材产业确立为我市经济发展重点扶持产业战略地位,加快我市经济追赶超越步伐。二是明确并设立统抓中医药产业的专职常设机构,强力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是请发改、农业等主管部门在项目计划、资金扶持等方面对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倾斜和支持。
|
||||||
回复 |
您在政协市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长期以来对我市中药产业的关注和支持。《建议》对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今后在工作中参考、借鉴。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 2020年,我市深入贯彻《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陕西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等一系列意见规划,积极推进中药产业发展。 (一)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 75万亩,产量达20万吨,产值约为20亿元。其中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25万亩,木本药材种植面积40余万亩。全市中药材种植品种70余种,其中木本药材主要是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枳壳、木瓜、五味子等面积较大;草本药材主要有绞股蓝、黄姜、党参、黄连、金银花、白芨、葛根、丹皮、天麻、猪苓等有一定规模,同时,我市的麝香、鹿茸和僵蚕等中药材具有良好发展基础。 (二)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从事中药材种植的农业园区133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9个,县级123个,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共计130余个,中药材生产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在基地规模扩张和市场作用推动下,中药材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全市中药材加工企业20余家,中药制药企业10余家(含规下企业),安康北医大制药有限公司、安康长寿(集团)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土制药企业加工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有力的推动了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积极开展规范化种植。随着国家、省级中药材基地、示范基地及示范县的认定和陕西省“定制药园”认定工作的开展,中药材种植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其中:安得药业公司在镇坪县建立了黄连、玄参GAP基地,安康市振兴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镇坪华坪镇建立了黄连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和独活标准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安康北医大与陕西师大生命科学院合作制订了绞股蓝生产SOP操作规程,在平利、宁陕两县分别建成GAP示范园。安康正大制药集团也在平利县进行绞股蓝GAP示范园建设,标准化种植有力推动了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扩大了安康中药材的知名度。 (四)医药企业逐步壮大。2020年,我市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9.4亿元。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23户,主要涵盖成药生产、医药中间体和中药饮片加工三大领域。全市共有规模成药生产企业5户,其中,北医大制药拥有氧氟沙星片、乳康胶囊等8个药品批准文号,3个产品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2个产品列入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安康正大制药拥有乳康片、乳块消片等98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66个产品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乳块消胶囊等29个品种列入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乳块消胶囊还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库。全市有长寿、振兴、旬阳新森林等5户规模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主要加工白芨、桔梗、杜仲、天麻、柴胡等中药饮片。其中,长寿中药饮片公司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年可生产、加工、调拨中药饮片、中药材8000吨,可生产加工中药饮片300余种。 二、主要做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我市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的支柱特色产业和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产业,抢抓中国药科大学帮扶契机,努力打造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积极推进中药产业加快发展。原市委书记郭青在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培育特色中药材产业为重点,统筹推进中药、化学药及生物药、医疗器械发展,打响“秦巴医药”品牌。市委赵书记在任市长期间多次带队前往外地考察医药产业,分管市领导经常深入重点医药企业调研指导工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安康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18-2030)》《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安康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从种植、加工、研发、流通等产业发展各个环节提出了一揽子支持政策,从基地建设、中药饮片加工、成药生产等全产业链“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方面提供全面支持。我们从市级产业发展基金,切块专门资金用于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加快新药和医疗器械研发落地、优势品种销售奖励等,“十三五”期间累计争取省上和本市下达各类支持重点医药企业的项目资金达3000万元以上。在项目建设上我市引进了常州方圆药业来安投资成立安康普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镇坪“飞地”园投资10亿元建设中药配方颗粒剂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00余味中药配方颗粒15亿袋,中药饮片3000余吨的生产能力。同时,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建设的集中成药、中药饮片、化药、原料药、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保健品生产一体的沣康医药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中。 我局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牵头部门,为了加强对中药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提请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生物医药(中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目前正在征求相关部门和县区的意见建议,待完善后印发。《意见》中明确了加快推进我市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十九项重点工作任务和六项保障措施。市发改委、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倾力配合支持医药产业发展,各县区立足资源禀赋,相继引进建设了一批中医药产业项目和物流园区,为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发展基础。同时在安康名优产品暨重点项目系列推介活动中,我市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推介和招商的重点方向。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您为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相关意见建议,深入学习贯彻中省关于振兴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药产业发展意见,加快我市中药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全市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中药产业。重点做好“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健全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优化中药产业园区布局,打造中药制造龙头企业,推动企业技改与新药研发,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发展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提升中药产业绿色发展水平,构建中药材流通和生产服务体系,壮大中药大健康产业,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培育和推广‘秦巴药材’品牌,协同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同时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支持政策、做好土地保障、强化质量监管、强化人才支撑、切实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强化对中药产业发展的保障。 四、关于几点建议的说明 1.关于发展方向建议的说明。您在《建议》中提出的“招大引强,提升成药生产企业”等发展方向建议,在我局起草的《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安政发〔2015〕10 号)和《安康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安政办发〔2018〕74 号)以及《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都有明确指出,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做大做强我市中药材产业。 2.关于政策扶持建议的说明。安康地处南北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很适合中药材生长。中药材是我市的优势资源和传统产业,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也以中药加工、提取居多。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市充分发展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生物医药(中药)产业已成为我市六大特色绿色工业之一,为安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我局编制的《安康市“十四五”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要以秦巴特色医药资源为依托,以中药材物流中心和药源GAP种植基地建设为承载,重点发展中药、化学药及生物药、医疗器械三大门类,重点提升成药生产、做精植物提取、壮大中药饮片、培育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养生体验等大健康产业,积极推进医疗器械、生物制剂等产业发展,注重新药的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做响“秦巴医药”品牌。 目前我市虽然没有设立专职常设机构统抓中医药产业,但是市政府已经明确市工信局作为中药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深度参与配合,共同推进我市中药产业发展。我局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成立生物医药(中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同时牵头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省市中药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积极争取相关奖补扶持政策,推进我市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鉴于设立中医药产业专职常设机构更有利于强力推进中药产业发展,我们也会积极向市政府呼吁,请求设立专职机构推进相关工作。 再次感谢对安康中药产业的关心,希望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