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化解拖欠民营企业债务及重点支持困难企业运营的建议 | ||||||
编号 | 113 | 办理部门 | 市工信局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许启政 | 签发日期 | 2021-07-22 10:00 | 发布日期 | 2021-07-23 10:00 | 类别 | B |
正文 |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政府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推动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大量承建我市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复垦等项目后,我市的交通道路、人文居住环境、城乡建设工程、群众幸福指数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市的整体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逐年扩大,债务风险也随之逐步凸显,主管部门拖欠民营企业巨额债务导致民营企业陷入生存困境,企业肩负重债,资金运转十分艰难,严重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更难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引起了各方关注,有些地方政府债务甚至呈失控趋势,给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和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 为此建议: 1、请相关政府部门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开闸放水”,加大化解各部门在项目建设中背负债务的力度,将拖欠的工程款拨付给民营企业,缓解资金运转困难的压力。 2、用政府所欠企业债务向银行做抵押为企业担保贷款,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和良好发展,彻底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3、创新机制,积极破解因政府工程项目建设拖欠企业债务的问题,把相应的稳企稳岗政策落实到位,确保企业达产达效。 4、出台融资优惠政策,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鼓励金融机构降低门槛,简化审贷手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加强银企合作,缓解民营企业外部融资压力。 5、积极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工程款、农民工工资、推动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工作,在消化债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
||||||
回复 |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关心关注和建言献策。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力抓好县域经济、项目建设、工业生产等重点工作,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全市经济发展大局至关重要。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426户,全市各类市场主体达23.35万户。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政策支持。2020年以来,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挤出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切实减轻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支持企业共渡难关和健康发展。2021年,我市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坚持固本培元、稳定预期,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市2021年工业稳增长促投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力促重点产业扩量提质、抓好促销扩产、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等10条措施。 二、积极推进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防范化解拖欠账款问题、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帮助企业纾解困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市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出台了《2021年安康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重点,明确工作职责,定期督促各部门、各县区推进情况,积极落实政策,确保工作尽快取得实效。及时开展涉企保证金核查,公布《安康市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2020年修订版),涉及7个职能部门14项涉企保证金。组织开展涉企收费自查自纠,要求全面落实及时清理规范制度、及时报告公布制度,严格执行涉企保证金台帐定期报送制度、投诉举报及时受理制度。 三、发挥职能作用开展融资服务。2021年,组织征集并向市人行推荐重点项目27个、重点工业企业融资需求48个。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奖补项目申报工作,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征集、审核及上报工作,申请业务奖补费用4000余万元。坚持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联合市人行、市金融办等单位开展政银企对接会议2次。 四、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做多、引强、壮大、扶优,强化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成长梯队企业等骨干企业培育,突出抓好小升规等重点工作。按照“政府建平台、平台聚资源、资源找企业”的服务思路,全面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先后吸纳50余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11家服务机构获批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围绕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等八大专业化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提升服务实效,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稳步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民营企业座谈会和企业家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倾力帮扶支持,激发民营企业活力,促其茁壮成长。一是持续加强金融服务。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定期征集推送企业融资需求,增进银企互信,提升融资效率,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十大行动”和“五大专项行动”,强化统筹协调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服务平台通过组织带动优质专业服务资源,创新特色服务,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