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建设信用安康、搞好营商环境的建议 | ||||||
编号 | 243 | 办理部门 | 市发改委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陶柏林 | 签发日期 | 2021-07-21 10:00 | 发布日期 | 2021-07-22 10:00 | 类别 | A |
正文 |
提出建设信用安康,好我市营商环境是针对近期我市出现因企业融资和小额信贷等问题,导致大量群众集中集体上访,严重影响我市营商环境、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这一问题社会影响面大,参与的企业和社会人员较多,涉及的金额也相当之大应该说问题到了非常重、必须解决、不解決不行的地步。因此我们建议: 1、严法纪。一方面严打击非法集资,对违法人员严厉打击,该教育的必须教育、该抓的必抓,不仅要抓非法集资参与者,还要抓非法集资的“后台”和保护伞。 2、政府在处理非法集资和民间借贷中不能以非法集资一概而论,更不能一脚踢开,要以维护营商环境和民间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甄别合法与非法的民间借贷严格界限,解决实际问题。 3、对现有的小额信货公司等民间借业务进行面的排查。摸清実际情况摸清每户经营范围,对资金来源果道进行严格清查。建议采用一户一策的方法,对每个小额信货公司和民间借货机构派驻工作组,入实际。根据各户的具体情况,依法逐户处理。对于部分民间借贷要划分性质,保证借贷双方的合法性,服行借货合同的义务,稳妥退还合法借贷方的利益。 4、建设信用安康,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应作为规范服务型政府的生命线抓通过强化认识落实责任,为树立良好的安康信用形象而努力。 |
||||||
回复 |
近年来,市发改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履行牵头抓总、协调推进职能,始终把加快信用安康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区域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高效能治理内置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一、以政务诚信为引领,依法依规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一是制定印发《诚信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把诚信体系建设尤其是政府诚信建设作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勤政高效、守信践诺,开设政务五公开(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专栏,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公共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实时公开,公开信息总量193172条。加强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配合开展省对市政务诚信监测评价并取得良好等次。持续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全面排查梳理各级政府对企业的失信事项,重点对政府承诺不兑现、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新官不理旧账”等失信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延迟履行约定义务。通过专项排查清理,70个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4个政府平台公司全面完成清欠民营企业账款任务,清偿率为100%。 二是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完善信用信息采集机制,加强“双公示”信息上传共享,推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市级平台归集信息总量达1.08亿条,其中,“双公示”信息744.42万条。扎实推进失信约束措施清理规范,防止信用惩戒泛化滥用。组织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10次以上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受到10次以上行政处罚市场主体累计完成退出5家,退出率100%,纳入治理的74家信用服务机构全部完成信息确认,整改完成率100%。规范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办理企业修复65例,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信用监管和失信惩戒机制,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政务服务、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企业融资服务等事项中设立信用信息查询环节,依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及风险程度,由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差异化分类监督管理;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减少监督检查比例和频次,在实施行政许可过程中给予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便利服务;对信用风险较大的市场主体加大监管力度;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实施联合惩戒。目前,我市对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违法失信行为企业实施联合惩戒累计5971次,办理失信被执行人限飞限乘5324人次,限制高消费3899人次。推动各类主体履行还款义务8755 例次,履约金额达11.23亿元,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二、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做强“营商环境最安康”金字招牌。 一是相继制定出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工作规则(试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十大行动”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五大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围绕重点工作,逐年制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年度工作要点》。 二是市级217项审批事项划转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实施,研发“安新办”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市级720项实现“网上可办”,166项事项能够“即来即办”,57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43项实现“零跑路”,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和紫阳县“五窗联动”实现政务服务快捷高效工作经验受国务院通报表扬,岚皋县“一体五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三是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纳入对市级70余个部门、10个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现考核全覆盖。市政府督查室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重点督查,推进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在全市范围内聘请110名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进一步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不断推动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为营商环境,处处都有营商环境”的良好发展环境。 下一步,我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勤快严实精细廉”工作标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差异化探索和创新实践,围绕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政府服务模式,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感谢你的提案建议,顺祝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