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互动交流 > 正文内容
    标题 关于打造营商环境最安康的建议
    编号 217 办理部门 市发改委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陶柏林 签发日期 2021-06-30 10:00 发布日期 2021-07-01 10:00 类别 B
    正文

    近期,市工商联通过调研、走访、考察等方式,就全市营商环境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对沿海发达地区的营商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深入研究,努力找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着力点,提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一、 对我市营商环境的整体评价

    鞋子合不合脚,穿鞋的人最清楚;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的感受最直接。过去的一年,民营企业普遍认为我市营商环境明显好转,抗疫惠企政策获得感强,减税降费效果明显,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提升,打击侵害营商环境行为效果明显,投诉反馈平台较为畅通,全市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足之处也不少。从调查情况来看,42.44%的企业认为行政执法还不够规范透明、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以罚代管现象仍存在;26.24%的企业认为放权之后的监管没有及时跟进; 44.45%的企业认为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公开不透明; 28.87% 的企业认为“双随机一公开”缺乏配套细则和操作规范;37.36%的企业认为通过“不见面审批”办理的事项比较少;41.43%的企业认为银行的续贷产品少、办理流程长;33%的企业认为行政审批过程中介服务的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38.34%的企业认为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现代监管手段运用不足;36.37%的企业认为公共法律服务不足。

    二、全方位对比后差距仍然明显

    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是一个地区能否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标志。从全国工商联发布2020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问卷调查的结论来看,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省份是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山东、四川、福建、河北、湖南,最好的十个城市是杭州、上海、苏州、南京、北京、温州、宁波、深圳、广州、成都。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与营商环境建设密切相关,我们认为,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维有差距。体现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在南方,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工作人员多采取和企业共同研究政策,政策中没有明确不能办的,就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找出解决办法,千方百计把事情做成,而我们更多考虑的是办事情遇到的风险,看到的是负面的东西,政策中明确可以干的才可以做,更多强调是这个事情办不成,结果往往就不了了之,错过了大好发展机会。

    (二)交往有差距。发达地区规则相对成熟,企业可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用在企业内部管理和维护重要客户上,基本上不太操心如何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在相对落后地区,政府往往管的过多过细,企业不得不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跑部门,和公务人员反复打交道,体现的是熟人好办事,往往办事周期很长,时间成本高,造成效率十分低下。

    (三)成本有差距。上述原因办事周期很长,时间成本高以外;在物流成本上,受交通条件限制,同样的一件商品发到外地,我们的成本明显高很多;在融资成本上,企业相对弱小,缺少担保要件,银行贷款渠道少,催生了很多的“地下融资”,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风险;在产业成本上,产业链条不齐全,上下游产品配套不足,特别不利于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四)政策落实有差距。一方面招来了很多的企业,我们多给的是承诺性政策,因领导换人、政策调整等因素,往往具有很大的变数,承诺落实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发达地区多给予的是实打实的支持,基本都能在很短时间内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较少,重视程度不够,参天大树往往是由小企业发展而来,比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大族激光、迈瑞科技等,当初都是很小的企业,只要给出宽松的生长环境,1000家中有一家成功做强做大那也就很成功了。

    三、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一)着力打造投资软环境。一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要求,建立完善政府抓经济、服务企业的容错机制,鼓励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敢于做事,解除领导干部接触企业的后顾之忧,增进干部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二是完善各项政策,进一步调整完善现行政策措施,保持政策的优惠性、让利性、连续性,使我市鼓励投资的政策决不低于周边地区,同时加强政策、信息的宣传,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建立政策执行督查和企业评议政府机制。对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执行政策情况进行督察,建立企业评议政府部门机制,彻底清除部门设置的各种隐性障碍。四是提升办事人员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更多的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熟悉并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水平,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强化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和市场经济的观念,管好政府该管的事,做好政府该做的事,不用行政手段去控制市场和过多干预市场。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实行“放水养鱼”,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三是精简办事流程。进一步充分发挥一厅式服务中心的作用,要放权于服务中心的干部,使干部能盖章、能签字、敢答复、及时办理,真正实现“一次性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四是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司法部门加大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解决好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要重点关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带来的风险,搭建更多银企沟通平台,协调金融机构针对企业或项目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减少“短贷长投”等不合理现象。进一步规范财信担保,废除不接地气的政策,让财信担保机构真正为企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融资担保服务。引进更多的金融企业,比如银行、证券机构等,全方位进行支持。尽早培育形成竞争机制,使其自觉推出更多适合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

    回复

    一、安康市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政府紧紧咬定叫响做强“营商环境最安康”金子招牌的目标,明确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地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推新时代安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三位一体”协同推进,接续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营商环境攻坚”,不断增创安康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年,我们在巩固和深化“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城市”的基础上,成功创建省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市市市场监管局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汉阴县探索设立企业还贷周转金机制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紫阳县“五窗联动”政务服务经验、商事制度改革等经验做法连年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岚皋县“一体五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创新推行“六个零”服务举措,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石泉县以优服务、优报装、优缴费、优报修、减成本为抓手,创新开展“服务水电气,利企直通车”主题活动受到省营商办肯定推广。

    二、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的回复

    (一)关于“着力打造投资软环境”建议。一是探索多种方式,拓宽政企沟通渠道。为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今年,由市委统战部、工商联牵头开展“三个一”活动。分别是每月确定一个餐述地点,由一名市级领导主持,邀请1-2名企业家进行早餐座谈;每季度,围绕营商环境、产业项目建设、政银企合作发展召开一次企业部门座谈会;邀请一名全国知名专家进行面对企业家的专题讲座。探索新方式、新渠道增进干部与企业的深入交流。二是以《条例》落实为契机,营造尊商氛围去年,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营商环境法治化迈向纵深。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可以为守法经营的企业树起保护网,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我市从加大市场主体保护、优化市场经营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强化监管执法、加强法制保障等5个方面细化37条具体措施,印发《安康市2020年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宣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级各部门将《条例》列入中心组和机关理论学习计划,开展专题学习,加强理解领会,切实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形成尊商敬商亲商氛围。三是加强督查评议。建立健全营商环境监督、投诉、受理、督办、反馈工作机制,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投诉办理绩效进行第三方评估,坚决打通营商环境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零容忍”态度严惩损害营商环境、侵害企业利益行为,对行政审批领域“笑脸相迎、好言相对、就是不办事儿”和资源垄断行业“漫天开价、坐地起价、变相卡要、强买强卖”的,坚决做到投诉一起、核查一起,重点线索移交审计监督和纪委监委,涉嫌违规违纪违法的坚决严查到底。充分发挥12345便民服务热线作为营商环境工作前端平台的作用,24小时受理企业和个人营商环境诉求。每月1日、11日、21日邀请市县政府及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市12345热线平台与群众一对一开展接话问政问效活动。通过现场反馈问题,倒逼政府办事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

    (二)关于“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今年以来,针对我市营商环境服务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针对性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坚持依法行政。市县五个领域(市场监管、生态环保、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全面铺开,基本完成了五个领域综合执法职能整合、执法机构设置、机构挂牌工作,进一步推进执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实践中践行法治,以“无事不扰”为原则,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放心安心去发展创造。二是加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市级改革方案涉及的301项行政许可事项中,已划转217项,7月底前再划转32项。对统一划转的行政许可事项,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将进一步推行并联办理,加强窗口办件、后台审件业务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三是强化数字营商工作。研发“安新办”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市级720项实现“网上可办”,166项事项能够“即来即办”,572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43项实现“零跑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开展治理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重点对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水电气等公共事业、商业银行、交通物流等领域开展专项检查。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线索征集等形式,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相关涉企收费情况开展调研,了解掌握企业反映问题,对涉嫌违规收费线索进行深挖彻查,对重大案件、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对乱收费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制定了市级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办法。网上中介超市已上线运行,按照“一个平台、全省共用,一地入驻、全省通行,一处失信、全省受限,一体管理、分级使用”的原则运行、服务和监管。已有172家中介机构入驻网上中介超市,可以为54项中介服务事项提供服务。全面加强中介服务监管,行业部门按要求在门户网站公布了中介事项名称、设定依据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指导中介机构建立服务承诺、执业公示、执业记录等制度对中介机构进行随机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关于“解决好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近年来,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我市加大信贷产品服务创新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秦青优惠贷”“新社区工厂贷”“云税贷”等数十种特色信用贷款产品。今年以来,“秦青优惠贷”累计发放4020万元,覆盖全市23家青创小微企业;“新社区工厂贷”累计发放83户、132笔1.32亿元,覆盖10个县区、177个社区、205家新社区工厂。综合运用金融政策,通过普惠金融降准、比例考核降准、农商行定向降准释放流动性10.8亿元,并将降准资金着力用于民营企业贷款。今年以来,地方金融机构累计对1825户普惠小微企业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8亿元,对8965户普惠小微企业发放各类信用贷款16.71亿元。运用再贷款撬动金融机构发放各类优惠利率贷款共计28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26%,支持各类市场主体15454户。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中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推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建好用好营商环境义务监督员制度,建立社会参与、人人共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作机制,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持续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为营商环境,处处都有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十分感谢您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建言献策,我们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贡献应有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