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推进汉江水资源保护与沿线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建议 | ||||||
编号 | 160 | 办理部门 | 市发改委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
签发人 | 陶柏林 | 签发日期 | 2021-08-17 10:00 | 发布日期 | 2021-08-18 10:00 | 类别 | B |
正文 |
汉江作为长江最大的支流,流经鄂豫陕三省的15市100多个县(市、区),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水质控制区,近年来,汉江水源保护工程以及汉江两岸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人民群众也共享到了建设成果,我市作为汉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部分,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如何长效推动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沿线绿色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绿色安康、生态安康,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值得深思的课题。 根据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切实把“十四五”重大项目尤其是生态环保项目谋划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等总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要求,努力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推动安康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坚持绿色低碳,全力打造一江两岸核心人文生态廊道。 1、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深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擦亮安康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成色。2、利用我市先天的汉江沿岸滨江生态山水旅游资源,结合我市“山、水、城”的自然生态特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精神指示,把石泉人文生态公园延伸至--汉阴---恒口---安康,打造汉江沿线的“滨江公园景观带”,提升我市生态环境品质,彰显依山傍水特色。项目建设可遵循完整性原则,沿线可配套建设公共服务建筑、生态停车场、仿古江阁、廊亭、广场、休息坐凳等设施,打造充满活力的全市全域旅游品牌,使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共护母亲河,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秦巴汉江水,悠悠秦巴魂,如今汉江石泉段无论是步行于滨江公园,还是嬉戏于汉江南岸旅游港,一个山环水绕,绿树成荫、游道弯弯,亭阁成群的生态园林景观交相呼应,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油然而生。但因过去淘金,采沙遗留下来的安全隐患坑窝和夏季洪水过后造成的污染问题,总是得不到有效解决,不免给人以美中不足之感,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及隐患坑窝平复、洪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等各项工作,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久久为功的决心,保护好汉江、开发好汉江,使流经我市汉江段碧水绵延、生机勃勃,使“一江清水供京津”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
||||||
回复 |
汉江通道自古以来是联接西北与华中地区的重要纽带,汉江上游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安康作为汉江“黄金水道”和丹江口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与绿色循环产业聚集区,9县1区全域纳入国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范围。自2018年11月国家《规划》发布实施后,我省也相继制定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工作方案》和《生态城镇带建设规划》,对全省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其实质就是围绕打造美丽、畅通、创新、幸福、开放、活力“六个汉江”的总体要求,推进安康全域高质量发展。您的提案高度契合了中省市重大战略布局,为我市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基本参考。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的科学论断,统筹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创新实践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河长+警长+督察长”三长治河经验得到国家水利部肯定,“河湖长制”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累计关停污染企业300余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8.4平方公里,打造清洁小流域79条,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家、省级水利风景区7家。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率100%,中心城市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与此同时,六大绿色工业加快发展,富硒特色农业持续壮大,富硒、康养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包装饮用水产业异军突起,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无中生有”。尤其是富硒产业连年保持高速增长,正成为富民强市的首位产业。 在牵头研究编制全市“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市发展改革委立足部门职能,加强统筹谋划,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作为规划重要内容来考虑。在战略定位上,提出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积极探索绿色循环发展新模式新路径,打造美丽汉江“安康样板”。在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上,提出以汉滨、石泉、旬阳为核心,汉阴、紫阳、岚皋、白河为节点,辐射带动其他区域,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汉江生态城镇带。在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上,提出汉江谷地区域重点建设以冷水鱼、大鲵等特种水产养殖及休闲渔业为主的生态渔业基地;以亲水旅游、田园观光、农业体验等为特色的休闲农业基地。在落实年度重点任务上,深入贯彻新修订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规划》,扎实做好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和“五乱”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持续抓好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围绕汉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委托中咨公司谋划国家战略水资源汉江流域安康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项目。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路径,5月下旬,我市作为全国四个受邀城市之一,在浙江丽水召开的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下一步,我委将主动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政策研究。抓紧研究编制《国家战略水资源汉江流域安康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项目策划和实施方案》,以优质项目积极争取中省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探索汉江水资源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二是加强项目支撑。围绕汉江水质保护、生态保护与修复、产业链价值链延伸和产业园区提升,策划储备和组织实施一批优质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助推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资金争取。紧跟中省政策导向和投资走向,积极争取苏陕对口协作和津陕合作、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陕南绿色循环发展等专项资金,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再次感谢您对汉江水资源保护与沿线绿色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