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淬火”,目前,汉滨区39位大学生村官顺利完成角色转换,成为广大村干部和村民发展经济的“高参”,为加快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2008年9月,汉滨区共分配到大学生村官39名。针对大学生村官刚从学校毕业,对农村工作不了解、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情况,该区建立了“3+
为让大学生村官生活得开心、工作得顺心,学习得舒心,联系大学生村官的区、乡领导都非常关心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区委组织部还为大学生村官开通热线电话,制作了通讯录,落实了工资和福利保险等待遇,并制定了《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办法》,按照“定期汇报,交流反馈”的原则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表现实行制度化跟踪管理,建立了“五个一”的日常管理模式,即:一月一考核,一季一汇报,半年一述职,一年一考评,补贴一月一兑现。大学生村官考核测评机制,及时掌握其工作动态。
为培育大学生“村官”,该区实行乡镇办事处领导、包村干部、村领导三级帮扶培育机制。乡镇办领导通过“思想带路”,不定期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帮助健康成长;包村干部通过“方法带路”以政策指导、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村党支部书记等村“两委”会领导通过“实践带路”帮助其参与村级事务,熟悉了解村情民意,更好地使大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由于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到位,汉滨区39名大学生村官在完成角色转换的同时,自身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工作能力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
罗志勇,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2008年7月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现任汉滨区县河乡红升村党支部书记助理。2008年5月,得知省委组织部做出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决定,宜然放弃了宝鸡市三和学院担任团委书记的工作机会,并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报考村官的选择!初到红升村,面对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到茫然若失,无所是从。为了使自己不孤独、不寂寞,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开始挨家挨户走访,和村民们一起席地而坐,曲膝谈心,并很快适应、融入到当地群众生活中去。县河乡素有安康“后花园”之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对“后花园”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009年初,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协助村两委会制定了《县河乡红升村2009—2011年三年发展规划》。整个发展规划以安康市创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省级卫生城市,西康高速公路通车为契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发挥黄洋河、县河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优势,利用红升村距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和良好区域地理位置,结合乡村民俗风情,发展以山、水、林、果、园多元农业结构为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并带动商贸、运输、养殖业发展,实现红升村突破发展。
何叶,一名生长在城市的女大学生,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现任汉滨区大同镇鲁家村主任助理。对于农村工作,作为一名城市女孩并不是很了解。分配到村后,她才发现农村是那么落后,这和她在电视中看到的,广播上听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皆然不同。她及时协同村两委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她先后与村“两委”会、区林业局,区工商联一起到江西南昌进行实地考察并确定了野鸭、大雁养殖项目。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流转了168亩地。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野鸭、大雁养殖基地正在建设当中,预计4月底可竣工并投入使用。投产后,可带动全村300余人就业,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可达500元。同时还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配合村上大力发展香菇20万袋,并积极主动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目前,该区的大学生村官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新锐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