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紫阳县开展“六大” 活动树组工干部新形象

    作者:贾耀卿 时间:2009-07-08 18:47 来源:中共紫阳县委组织部 字号: 打印

      紫阳县委组织部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载体,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

      一是开展“六个不让”活动。围绕总书记提出“组织部门干部必须做到党性最强,作风要正,工作要实,业务要精”的要求,制定“八个不让”行为规范:即“不让工作因我而延误,不让材料因我而积压,不让差错因我而发生,不让秘密因我而泄漏,不让群众因我而埋怨,不让形象因我而受损”。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规程,采取多种形式征求服务对象和群众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意见。

      二是深化“三联共建”活动。继续开展“领导联点、支部联建、党员联帮”为主题的“三联共建”党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三看三比三评”,引导组工干部走出机关,通过“六联三送”,即每名组工干部联系一个乡镇党委或村支部、联系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社区党组织、联系一个企业党组织、联系1名贫困党员户、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联系1名知识分子;送微型党课到基层、送科技到基地、送温暖到寒门。为基层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引导组工干部关注民情,注重民生,服务民众,增强组工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树立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是开展“十个一”素质提升活动。以“学业务、强能力”为重点,开展组工干部“十个一”素质工程建设。即:为联系村党支部创建“五个好”党组织献一策,为联系社区支部党员上一堂党课,为联系企业党组织联系培养、发展一名党员,为联系贫困党员户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为大学生“村官”言传身教作出一个承诺,为离退休老干部办一件实事好事,为知识分子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每月深入基层开展一次调研活动,撰写一篇调研或信息文章,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同时,实行了“每周一学”、“每月一讲座”和“一人一课题”制度,组织组工干部学理论学业务,并通过专题研讨、答辩、交流成果等多种形式,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学习质量。推进组工干部交流轮岗,让组工干部适应多岗历练,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实践锻炼,有计划选派组工干部到乡镇和农村一线锻炼,让组工干部在实践中磨砺,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四是开展“信访接待周”活动。完善组织部长接待日制度,每月16日为部长接待日,通过接访、接电等形式,主要接受县管干部思想、工作汇报,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对有关政策的咨询以及对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的反映。接访情况按照“面谈-记录-批示转办-跟踪督办-回复反馈-建档管理”的程序进行。同时,每年组织安排机关干部参与县信访局接待工作1周。

    五是开展“温暖之家建设年”活动。把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服务中心,服务百姓,服务基层。制定实施“温暖之家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倡导精细化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按照“发展决定一切,创新重于一切,为民高于一切”的要求,潜心基层多办实事,到经济一线考察发现干部,到社区社会了解民情民意,到党员身边送去组织关怀,想党员干部之所想,急基层群众之所急,帮助缓解压力、疏导情绪、排忧解难,以此作为党建工作服务重心、改善民生的载体和途径,努力使组织部门“家”的氛围更加浓厚,组工干部更具亲和力、凝聚力。

    六是开展“创名牌、出精品”活动。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在工作中做到“脑要多动”,各项重点工作,由股室或个人大胆提想法、做计划、拿方案。组工干部轮流主持学习,把个人思维融入开展的“每周一学”,“每月一讲”和“主题实践”活动中。“手要多写”,会议有记录、学习有心得、读书有笔记,信息调研做到反复修改。“腿要常跑”,做到下乡调研要进村入户,扶贫帮困到田间地头,把勤奋作为组工干部的工作标准。通过开展“人人想思路、谋发展”、“组工干部全员写信息”、“组织部门金点子工程”等方法促使组工干部谋事、成事。力争每年每个股室都要围绕组织工作的中心任务,拿出了12个在全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立得住的“名牌”、“精品”,努力形成“整体工作争先进、单项工作争第一”的良好态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xfw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