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干部培训机制,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组建讲师团,设立联合培训课堂。从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农业、林业、科技、水利等部门选派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干部组成讲师团,深入村组农户,开展技能培训,使他们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等,为农民架起了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的桥梁。二是实行“菜单式”培训,建立网络辅导课堂。依托远程教育系统、因特网、党员电教等,利用县职中、农广校等培训基地,根据党员干部群众各自需求,自主选择所需内容进行培训。三是设立基地课堂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县职中、农广校和40多个产业示范基地的作用,随时组织学员到基地接受专家教授的现场指导。几年来,通过产业基地共举办烟草、蚕桑、魔芋、畜牧等技术培训会100多场次,培训党员群众6万人次。
建立人才强县机制,服务旬阳支柱产业。为进一步加强旬阳各类人才的培育、选拔、引进和使用,旬阳县充分发挥有关高校、企业的人才和科技优势,推行“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模式。今年,旬阳县以西洽会为契机,与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在西安召开了“县校合作”座谈会。双方紧紧围绕各自区位、资源、人才、科技优势等,就科技研究与科技成果推广、人才交流与培训等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密切合作,加快人才培养,为双方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旬阳县已面向全国高校招聘10名硕士研究生到旬阳生态工业园区工作;重庆冶金学院和陕西三金有限公司在旬阳联合招生160名,这些学员在完成学业后,经考试取得技术资格证,直接分配陕西三金有限公司上班。
建立干部锻炼机制,加大干部培养力度。采取“上挂”、“外派”、“下放”三种形式,扎实锻炼干部。上挂锻炼:组织乡镇优秀年轻干部到县直相关部门工作锻炼。2005年以来,先后分期分批安排了100多名乡镇干部到纪检委、县委办、宣传部、政府办等县直部门上挂锻炼,让他们了解和熟悉机关工作。外派锻炼:推行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外派挂职锻炼制度。每年组织科级领导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下放锻炼:将干部放到企业第一线进行锻炼,先后选派100多名干部到企业熟悉经济工作;将干部放到农村工作第一线,选派百名技术骨干到新农村重点村、贫困村发展产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适时选派优秀后备干部到信访、创卫等部门工作锻炼,着力提高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建立党员干部沟通机制,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一是建立组织部长约谈制度。约谈的对象主要是县委管理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县委组织部联系的各类人才,以及有重要情况需要约谈的党员、干部、人才。通过约谈,重点了解谈话对象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听取约谈对象对党建工作、干部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组织部门其它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二是开通组织部长信箱和向社会公布部长电话。让每名想表达个人诉求、提出意见建议的党员干部,能与组织部领导及时沟通,并对重点对象进行访谈;三是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实行组织部干部与基层支部联建制度。每名组织部干部联系一个基层支部,帮扶一名困难群众,全年驻点工作不少于10次。四是建立组织部服务热线。结合开通“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干部监督电话等,扩大咨询服务范围,帮助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人才疏导思想问题,协调解决具体问题。
建立党内关怀帮扶机制,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一是建立县委党员干部人才关怀救助基金。县委组织部每年从县管党费中提取5%作为全县党内关怀帮扶基金,对足额完成党费上解任务的党委(工委),按照10%的比例实行党费直补。各单位按照当年公务经费3%的比例提取帮扶基金。及时对全县因病因灾、家庭变故、特别困难的党员干部人才进行生产生活救助。目前已建立党员干部人才帮扶基金21万元。二是开展“送知识促成长”关爱行动。在免费配发党建工作必备资料的基础上,为科级干部赠送学习资料、图书,利用网络、电视等资源为基层支部刻录学习光盘,促进党员干部学习提高。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在“七.一”、国庆及“双节”期间,组织各党委及县级领导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老党员、离休干部、省级以上劳模、县以上拔尖人才和特困党员慰问一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